走出馬華雨林的黑暗之心
黎紫書
原名林寶玲,1971年出生於馬來西亞。24歲以來,連年拿下馬來西亞最具代表性的花蹤文學獎第三至五屆小說首獎,以及第四屆散文首獎、第四至七屆小說推薦獎,成為該獎成立後獲獎最多次的作家。更跨海奪下兩大報文學獎──包含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兩屆首獎與一屆評審獎,及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2012年憑藉《告別的年代》闖入紅樓夢文學獎,與王安憶、嚴歌苓、賈平凹、閻連科等好手共逐;近年作品長篇小說《流俗地》,獲《亞洲週刊》2020年十大好書、花蹤文學獎馬華文學大獎。
作家、研究者黃錦樹將其譽為「馬華文學圈的傳奇」,臺灣小說家駱以軍視她為「可敬可怕的對手」。值得注意的是,黎紫書不若前輩馬華創作者,既未曾留學臺灣、更未長期旅居臺灣,卻成功打入了臺灣的出版市場。在成為專職寫作者前,黎紫書曾任記者十餘年,或許正因如此,她筆下的故事,飽含著現實與日常層面的描繪,更充分掌握了幽微曲折的人性與內在。臺灣出版人詹宏志亦盛讚黎紫書是「夢幻作家」,將其作品引進臺灣,由此獲得廣大華文讀者的肯定與支持。
2023年臺北文學季國際華文作家,將從三大面向切入:包括作品的深度探討、交流寫作長篇小說之奧祕,以及深入校園與學子面對面直擊交流。讓臺灣的創作者與讀者,能更全面性地認識黎紫書,以及她創造出的獨特小說境域,更能碰觸不同於中、港、臺的馬華文學風情,將華文創作的觸角延伸,遇見南洋馬來半島的文學風景。
延伸閱讀
長篇小說
《流俗地》,麥田出版,2020。
《告別的年代》,聯經出版,2010。
短篇小說集
《未完.待續》,寶瓶文化,2014。
《野菩薩》,聯經出版,2011。
極短篇小說集
《無巧不成書》,寶瓶文化,2010。
《簡寫》,寶瓶文化,2009。
散文
《暫停鍵》,聯經出版,2012。
《獨角戲》,明報月刊出版,2009。
離返憂鬱的熱帶——學者與作家的對話
黎紫書在華文文壇的崛起如同傳奇,題材從早年馬共歷史的雨林,走向近年以樸實描寫的日常景色,巧妙交融馬來半島獨有的華(華人)巫(馬來人)族群交織下的殊異風情,逐步越徑世界級的華文創作。
石曉楓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專任教授,曾獲華航旅行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著有散文集《跳島練習》、《無窮花開──我的首爾歲月》、《臨界之旅》;評論集《生命的浮影──跨世代散文書旅》;論文集《文革小說中的身體書寫》、《兩岸小說中的少年家變》、《白馬湖畔的輝光──豐子愷散文研究》;另與凌性傑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
張錦忠
生於馬來西亞彭亨州,臺灣大學外國文學博士,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退休。近著有小說集《壁虎》、詩集《像河那樣他是自己的靜默》以及隨筆集《查爾斯河畔的雁聲:隨筆馬華文學二集》,另與黃錦樹及高嘉謙合編有《馬華文學與文化讀本》。
張貴興
祖籍廣東龍川,1956生於大英帝國殖民地砂拉越,1976赴臺升學,1979
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1983入籍臺灣,1991任中學英語教師,2016
退休。2023年獲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著有《伏虎》、《賽蓮之歌》、《頑皮家族》、《群象》、《猴杯》、《我思念的長眠中的南國公主》、《野豬渡河》等。
延伸閱讀
石曉楓《跳島練習》,九歌出版,2022。
張錦忠、黃錦樹、高嘉謙合編《馬華文學與文化讀本》,時報出版,2022。
張錦忠《查爾斯河畔的雁聲:隨筆馬華文學二集》,有人出版,2022。
張貴興《鱷眼晨曦》,時報出版,2023。
張貴興《野豬渡河》,聯經出版,2018。
故事總要開始——長篇小說寫作的奧祕
對小說家們而言,一部長篇小說的完成,無異是對創作力與體力的雙重考驗,畢竟故事脈絡的佈局與安排,無一不是關卡與試煉,實是叩問內心的持久戰。本場邀請楊佳嫻主持,邀請臺灣兩位極具代表性的小說家陳雪及甘耀明,與黎紫書進行對談,分享書寫長篇小說的點滴及各自心法,交流其中的奧祕。
楊佳嫻
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臺北詩歌節協同策展人。著有詩集《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少女維特》、《金烏》,散文集《瑪德蓮》、《貓修羅》等,編有《刺與浪:跨世代台灣同志散文讀本》、《臺灣成長小說選》、《九歌105年散文選》、《青春無敵早點詩:中學生新詩選》等。
陳雪
臺中人,小說家,著有《迷宮中的戀人》、《摩天大樓》、《無父之城》、《親愛的共犯》、《你不能再死一次》等多部長篇小說,散文集《少女的祈禱》、《不是所有親密關係都叫做愛情》、《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當我成為我們》、《戀愛課》等,擅長描寫人際關係,性別議題,深刻剖析現代愛情與關係的問題。
甘耀明
專事寫作,小說出版《邦查女孩》、《冬將軍來的夏天》、《成為真正的人》、《殺鬼》等,曾獲聯合報文學獎大獎、香港紅樓夢文學獎首獎、臺灣小說金典獎、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好書獎、OPENBOOK年度好書、臺北國際書展大獎首獎、金鼎獎等。
延伸閱讀
楊佳嫻《貓修羅》,木馬文化,2019。
陳雪《你不能再死一次》,鏡文學,2022。
甘耀明《成為真正的人》,寶瓶文化,2021。
窺探黎紫書的 100 問
馬華文學最開始自遺民、離散出發,透過僑教政策、全球在地化等多方角力,逐步演變、擴張成面向世界的現今樣態。當黎紫書這樣一位現象級的馬華作家誕生,眾人皆在追問,馬華文學將往何處去?或者,還能走到什麼前所未見的遠方?本場講座將透過學者、學子對國際華文作家的提問,深度理解創作、閱讀的多重面向,並探勘國際華文的未竟之業。
高嘉謙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文學、漢詩、民國舊體詩詞、馬華文學。研究成果曾獲科技部吳大猶先生紀念獎、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著有《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高嘉謙》、《遺民、疆界與現代性──漢詩的南方離散與抒情(1895~1945)》、《國族與歷史的隱喻──近現代武俠傳奇的精神史考察(1895~1949)》。
延伸閱讀
高嘉謙《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高嘉謙》,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19。
王德威.高嘉謙合編《南洋讀本:文學、海洋、島嶼》,麥田出版,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