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之人,文學與共

同城之人,文學與共2023 臺北文學季

這些年大疫兵如城下,我們曾一同見證過「臺北最不像臺北」的時刻:最嚴峻的三級警戒,街上人車全無,世界彷彿被誰按下了暫停鍵。歷經一場大病,城市還在緩慢地復甦:實體活動逐步回歸、口罩禁令趨緩。生活的常軌雖然需要重新銜接,但是春天已然不遠。

2023年臺北文學季主題「同城之人,文學與共」,渴望重新召喚大眾,凝聚所有人的念想,讓大眾再次感受多向交流的美好,找回對於生活的實感。

「春日共遊.開幕市集」,2023臺北文學季熱鬧展開序幕,後續有「文學與共」系列講座、「臺北探索,文學之旅」走讀活動、「青春校園」系列講座等,以及人人都是VIP的「讀書俱樂部」主題特展,呈現臺北本就多元的城市樣貌。

我們將透過「共讀」、「共寫」、「共生」三大主題貫穿核心,力圖打造跨越世代、平台的交流與對話;打破創作藩籬,產生文學新生的可能;探向不同族群、職業、文化,觀照出臺北的繁複與多樣。希望市民朋友與我們一起感受到「共」的力量與溫度,它早已在城市的各處期盼等待。

五月的國際華文作家,邀請到馬華代表作家黎紫書,以馬華文學、長篇小說、校園學子等面向切入,深度理解隸屬南洋的馬來半島,領略其獨特且動人的文學風景。壓軸的閱影展以日本電影大師大島渚、法國哲學家西蒙波娃雙軌策展,以「攝影機鋼筆論」的角度,將電影導演視為影像書寫者,帶領讀者從作者論的角度,重新思考文學與電影創作關係。
2023年臺北文學季,讓我們一起驕傲地召喚「同城之人」,同行攜手「文學與共」的高度意志,迎向充滿展望的全新未來。

總策劃封德屏

「文學與共」系列講座 本次臺北文學季系列講座,特闢三大主軸,分別是「共讀」、「共寫」、「共生」,以此為核心,探索創作的不同面向;「共讀」為渴望開啟對話,「共寫」是彼此擦撞火花,「共生」則期待以理解打開邊界,透過多元面向,讓同城之人浸染文學氛圍裡,以閱讀串連彼此的心。 文學特展:讀書俱樂部 以文學的交誼場為概念,透過互動的設計,促進彼此交流。「時光廊」黃震南、張國立、應鳳凰、李金蓮、黃威融、盧郁佳的年代選書;「社群BAR」呈現「文友通訊、臺大現代詩社、小說家讀者8P、字母會、想像朋友寫作會」的社群;「共寫間」有張亦絢、瀟湘神帶給讀者的寫作試煉;「閱讀艙」由53位創作者、十家出版社的伴讀選書,陪伴你閱讀一本書。 國際華文作家:黎紫書 黎紫書的創作有何魅力?詹宏志譽她為「夢幻作家」,黃錦樹稱她是「馬華文學圈的傳奇」。臺北文學季特別企劃三場不同面向的講座,對其作品進行深度探討,並安排臺灣小說家及校園學子與她面對面互動交流,讓讀者全面性地認識黎紫書,延伸文學觸角,撞見馬來半島的風景。 臺北文學・閱影展:迎向電影意志與實踐的年代 如果攝影機是武器,會如何回應對時代的思索?身處後疫情世代,烏俄戰火看似遙遠,對岸的威脅卻近在咫尺,面對依舊焦慮不安的社會世局,2023年臺北文學.閱影展希望以更具突破性的「攝影機武器論」,選映日本電影大師大島渚、法國哲學家西蒙波娃的電影作品,藉由他們的影像意志與哲思視野,提供當下的我們更堅定的思辨空間。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