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立即、迅速。透過各種載體傳遞問候關心或是表述意見,無論是文字、表情符號、貼圖、語音訊息等,科技克服了距離的障礙,訊息隨時可以抵達對方。頻繁往來的訊息,溝通的加速度,我們想以此探測人與人的距離,是否更加靠近,又或者,我們如何使用溝通工具,而這些工具又如何回過頭主宰我們的習慣與心態──溝通變成「有點奢侈的事」了嗎?
2025 臺北文學季策展主題「靈距離」,和讀者一起重探溝通的本質,以及如何進行有溫度的溝通,同時納入當代科技的議題,以網路社群或是 AI 發展,打開我們對於「溝通」的新觀察與新實踐。此外也擴充至「溝通作為權力」,關注不能直接發聲的族群,而作為對他者的理解,溝通的出發點以及目的是什麼。
如果說,溝通是兩個靈魂的對話,在數位訊息逐漸成為主要的情感載體與關係連結媒介的現今,無論是面對面或是「線上見」,讓我們來一場屬於靈魂的對話吧。
臺北文學季除了「靈距離」系列活動,另規劃創作工作坊、學生專場講座,以及4月在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辦的文學特展,5 月國際華文作家張翎訪臺,緊接著是由光點台北策畫的「閱影展」。每年從 3 月到 6 月,從早春到盛夏,文學展演了不同的形式,以各種面貌在臺北各地表現,文學是屬於生活的,是日常中真切與美的展現。
國際華文作家
出身浙江溫州,現定居於加拿大多倫多的張翎,以《金山》、《勞燕》、《歸海》等作享譽國際。她的作品《餘震》被改編為電影《唐山大地震》,以震撼人心的故事奪下亞太影展最佳影片。臺北文學季策畫三場主題講座,透過女性、非虛構、戰爭等主題,深入張翎的文學世界。
文學季系列活動
「靈魂觸碰」以對談、參與式講座、讀劇、飲食體驗等形式,討論溝通的本質,探索人與人的關係;「人生通譯」觀照他者的生命經驗,從諮商、異鄉人、無家者等議題打開溝通的疆界;「語彙生成」透過科技工具帶來的溝通、書寫革命,談論 AI 人工智慧、社群媒體、非典型科幻文學下的創作未來趨勢。
文學特展
本次邀請作家蕭詒徽擔任策展人,透過「語言」的多重角度出發,探討在現今「訊息通膨」的時代,大眾形塑出的潛意識與潛規則,如何改變你我之間的距離與認知差異。踏入展場將感受「文字」與「文字以外」的符號所形成的表意迷宮,藉由多位作家共同協力打造,一同分析每一則訊息的背後真意。
市圖好書展
於臺北市立圖書館各分館舉行「解答知書」,用隨心所欲、隨手所指的方式,將人生的各種疑難雜症交給書來解答,邀請大家「與書溝通」,透過文學找到生活中的各種答案。
閱影展
從美國當代重要作者保羅奧斯特,到藏族導演萬瑪才旦兩位大師的作品回顧,從文學到電影,從都市荒蕪人心的存在主義現代論證,到青藏高原上的人性與神性的辯證,臺北文學・閱影展不僅是屬於文學的、電影的,更是一次文化饗宴和生命的探索,在影展活動的參與中,找到心靈昇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