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影展

在電影的靈光中,安放躁動的心靈

像我這輩生於七0、成長於八、九0年代的台灣孩子,經歷過戒嚴和解嚴、黨禁報禁開放、第一次民選立委全面改選、野百合學運、太陽花學運……,即使是面臨著社會變革和政治動盪的全球化衝擊,我們依舊隨著一波波抗爭改革,在衝突中成長,於是我們有了民選女總統,是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的國家,看著台灣在自由多元之路上的逐步前行。

然而,就在二戰終戰八十週年紀念的今年,迎面而來的卻是各種天災人禍 ,中共軍演、川普狂嘯、俄烏戰爭、以巴衝突、緬甸震災,當然還有立院多數暴力亂象與民意反擊的大罷免運動,面對世界局勢的緊繃和台灣的民主危機,讓人忍不住想問:這個世界怎麼了?時代果真要重蹈歷史和戰爭的覆徹嗎?或許是庸人自擾,但我很焦慮,真的很焦慮。

帶著疑問,再次策劃2025臺北文學・閱影展,我問自己:電影能做什麼?辦影展對此刻混亂的世界,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支持與力量?前兩年的閱影展,我們看到當年大島渚如何以影像踐行意志,批判社會、撞擊時代,質疑既有規範;布紐爾如何以影像割開歷史、解構階級,超越現實窠臼,那麼今年呢?除了批判與解構,影展該如何回應此刻的不安,在影像中找到抵抗的能量?

去年因病去世的美國當代文學大師保羅奧斯特曾說:「世界如此不可預測。事情總是突然、出乎意料地發生。」成長於二戰後,身兼詩人、小說家、電影編導等多重身份的他,作品總是在生命的無常中,思考自我存在的意義,這次影展中選映的《末世之城》、《幻影枕邊書》、《煙的蔓延》等片,將文字裡存在主義式的哲思與探索,轉化為影像中孤獨與人生的迴映,帶領我們在這個紛擾塵世,找到自己的位子,面對所有的不安。就像他在《孤獨及其所創造的》所說:「每個人終究都是一座孤島,而孤獨本身,是理解自我與世界的必要條件。」人生總是要在混沌之中行走,但仍可擁有微弱的光與決心。

本次影展的焦點影人藏族電影大師萬瑪才旦曾說:「我拍電影,其實是在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關於人的存在。」從《靜靜的嘛呢石》、《尋找智美更登》的追尋,《老狗》、《塔洛》的掙扎,到《撞死了一隻羊》、《雪豹》的生命叩問,萬瑪才旦的電影不僅呈現當代藏族社會中真實的掙扎與轉變,也對生命無常、信仰與命運持續追問。人類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不管人世如何喧囂紛擾,在他的影像凝視中,觀悟內心,找到心靈的答案。

看電影是共振、辦影展是對話。或許依然焦慮,但請相信,電影和文學不只是意志的利器,也是能量的氧氣,在影像和文字的閱讀中,看見自己,看見即使可能無力擋車、也要奮力一擊的螳臂,看見即使微渺如一瞬蜉蝣,也可以留下一粟生命痕跡的自己。在電影的靈光中,找到安放靈魂的棲地。

策展人

楊元鈴

頭像-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

孤獨的書寫者: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

被譽為當代美國文學最影響力作家之一的保羅奧斯特,也是村上春樹最喜愛並親筆翻譯其作品的文學大師,集小說家、詩人、劇作家、電影導演等多重身分於一身的他,曾獲福克納文學獎提名,以及法國四大文學獎之一的麥迪西獎,其代表作有《月宮》、《幻影書》、《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末世之城》、《黑暗中的人》以及回憶錄《孤獨及其所創造的》等。保羅奧斯特的作品一向以獨特的想像空間,深刻探討孤獨與社會、心靈與物質、自我與他者的本質意義,在深邃詩意的省思之餘,道出時代的孤寂與孤獨的真正意義。

一九九〇年代起,保羅奧斯特開始參與電影工作,除了執導《綠寶機密》、《幻影枕邊書》,也為美籍華裔名導演王穎編寫《煙》的劇本,並合導《Blue in the Face》;另外改編自其小說並參與編劇的《機遇樂章》、《末世之城》等電影作品,都獲得相當大的好評。本次影展將放映由他親自編導的《幻影枕邊書》,此片也是他將自己的小說《幻影書》其中虛構的默片一段延伸而成,並邀請《雙面維若妮卡》、《紅色情深》知名女星伊蓮雅各飾演謎樣女主角,大量的內心對白與情感呼應,讓影像迴盪著關於愛情、文學及人生態度的激情對話,展現保羅奧斯特獨特的電影風格。

2024 年保羅奧斯特因肺癌併發症而離世,享壽 77 歲,留給讀者無限追思。藉由這次影展的放映,也希望讓大家重溫他的創作魅力。就像他在《孤獨及其所創造的》所言:「孤獨,但不是孤單一人那種狀況,例如不像梭羅為了尋找自身的位置而把自己放逐,也不是約拿在鯨魚腹中祈禱獲救時的那種孤獨,而是退隱意義上的孤獨,是不必看見自己,是不必看見自己為他人所見。」隨著保羅奧斯特的作品,在現實與虛構之間模糊界限中,跟著書中人一起在故事裡翻43滾、遊蕩,在這個無常的世界中活著,尋找靈魂的意義與詩意。

頭像-萬瑪才旦 པད་མ་ཚེ་བརྟན Pema Tseden

靈性的探索者:萬瑪才旦 པད་མ་ཚེ་བརྟན Pema Tseden

身兼作家、編劇、電影導演等多重身分萬瑪才旦,可說是當代最重要的藏族創作者,不僅小說著作備受推崇,電影作品更是屢次在國際影展贏得殊榮,讓他成為將藏族文化引入國際視野的重要人物。

1969 年出生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藏族家庭的他,先後畢業於西北民族大學、北京電影學院,1991 年就開始發表文學作品,陸續出版《嘛呢石,靜靜地敲》、《烏金的牙齒》、《故事只講了一半》等小說,獨特的藏族文化書寫更是獲獎無數,並被翻譯成英、法、德、日、捷克等文字譯介享譽國外。

萬瑪才旦曾說:「我不想改變現實,也不想美化現實,我希望更多把當下藏族人的處境,或者語言的處境,呈現在觀眾面前。」他的作品也以對藏族生活和文化的真實呈現著稱。跳脫了傳統中對藏人的刻板印象,藉由看似簡單的故事情節,呈現最真實的生活信仰。萬瑪才旦像是鑽進自己民族的骨髓中,汲取精氣和魂靈,以詩意的影像敘事,深沈的影像冥想,挖掘角色的內心世界與藏人文化的靈性本質。

2023年萬瑪才旦因突發心臟病去世,享年54歲,帶給影迷無限追思。本次影展特別規劃導演專題,除了邀請放映《靜靜的嘛呢石》、《尋找智美更登》、《五彩神箭》等早期作品,以及入圍金馬獎的《老狗》、《塔洛》等劇情長片,帶領觀眾看見他如何以電影美學呈現藏族文化的細膩描繪,以及對人性、信仰與哲學命題的深刻探索。

從美國當代重要作者保羅奧斯特,到藏族導演萬瑪才旦兩位大師的作品回顧,從文學到電影,從都市荒蕪人心的存在主義現代論證,到青藏高原上的人性與神性的辯證,臺北文學·閱影展不僅是屬於文學的、電影的,更是一次文化饗宴和生命的探索,在影展活動的參與中,找到心靈昇華的力量。

05/23 - 06/05 閱影展

  • 光點台北電影院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 18 號
  • 光點華山電影館
    臺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 1 號
  • 策劃單位
    社團法人台灣電影文化協會
  • 活動方式
    購票入場
    光點台北電影院服務台
    OPENTIX 兩廳院文化生活售票系統
封面-閱影展

2025.5.9

中午12:00開始售票

網路/服務據點同步啟售

銷售時間 2025. 5.9(五)─ 6.5(四)

全票

200元╱張

愛心票

100 元╱張

*僅供65歲以上老人、身心障礙人士與乙名必要陪同者購買,入場時請出示相關證件,否則需補全票差額。

以下套票數量有限,售完為止

限量好禮套票

1080 元╱套(含贈品)

電影票x6 ┼ 套票禮兌換券x1 ┼ 專書兌換券x1

一般套票

1080元╱套(無贈品)

電影票x6 ┼ 專書兌換券x1

憑套票禮/專書兌換券至光點台北(2025. 5.9─ 6.30)、光點華山(2025. 6.2─6.5)影展售票服務台兌換。

套票禮

All Good Gene's好菌好俊康普茶乙瓶

柚子檸檬草 / 鳳梨柑橘
口味隨機不可挑款

影展專書

《深邃.萬瑪才旦》乙本

專書於5.23(五)起開放兌換


售票

網路

OPENTIX 網站報名

線上報名

OPENTIX APP 報名

服務據點

OPENTIX 分銷點

現場

光點台北 5.9(五)─ 6.5(四) 光點華山 6.2(一)─ 6.5(四)
*光點華山售票時間:當日首場開演前30分鐘至末場開演後20分鐘

取票

光點台北/OPENTIX分銷點

無須支付取票服務費

超商

每張票券加收10元取票服務費,取票時於超商櫃台支付
*超商取票服務費如有調整則依各超商規定。

注意事項

  • 光點台北場次採不劃位方式,自由入座;光點華山場次為對號入座。

  • 光需買輪椅席觀眾,光點台北場次請致電 02-25117786 分機 400、光點華山場次請致電 02-23940622 分機 400。服務處╱分銷點或超商取票:需以「購票帳號(手機號碼)與取票代碼」或「購票帳號(手機號碼)與購票之信用卡末四碼(須出示實體信用卡)」進行取票;「信用卡末四碼」取票方式僅限於分銷點,不適用超商取票

  • 光為維護觀影品質,影片開演後 20 分鐘,不再開放觀眾入場,恕無法退換票,請準時入場

  • 光各場次開演前 30 分鐘 OPENTIX 網站將停止販售該場次票券,僅提供影展現場服務台購票。

  • 光若遇天災或其他不可抗力之因素,主辦單位保留節目變更之權利。

退票須知

  • 退票最遲須於該場次放映前 3 日辦理,逾期恕不受理;如 5.23 放映場次,最晚須於 5.20(含)前辦理退、換票,以此類推。

  • 套票退票需「整套」辦理退票,恕不接受單張退票,如已兌換套票贈品,恕不再接受退、換票。

  • 每張票需酌收票價 10% 手續費(全票 20 元╱愛心票 10 元)。

  • 電子票或紙本票尚未取票者,於退票時限內可使用線上退票功能,至會員→訂單紀錄→選取欲退票券→退訂單,完成退票。

  • 網路購票若使用刷卡結帳,退票金額將會退回原刷信用卡。如您非直接於 OPENTIX 網站或 App 購買,請與原購買人領取退票款項。

  • 網路購票已取票者,於退票期限內可至 OPENTIX 台北服務處(國家兩廳院 02-33939888;台北市中山南路 21-1 號;服務時間 12:00-20:00),或 5.9-6.5 光點台北、6.2-6.5 光點華山影展售票服務台辦理。

  • 於光點台北售票服務台現場購票者,退╱換票均需於光點台北售票服務台辦理

  • 「換票」視同「退票」,仍須收取 10% 手續費,若須更換場次請依上述退票方式辦理

  • 如因天災等不可抗拒或不可歸責之因素取消演出時,受理退、換票之相關事宜,不收取任何手續費,並全額退款

  • 相關影展票務問題,請洽詢電話 02-2511-7786#660 或 400。

主題展覽

影像展 ―
靈性之眼:萬瑪才旦的光影思索

  • 時間

    5/16~6/5

    上午11:00~22:00

  • 地點

    光點台北2F迴廊展覽館

    無障礙空間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 18 號

臺北市立圖書館 ╳ 臺北文學・閱影展

主題書展 ―
靈魂的低吟:文學⨉電影閱讀展

  • 時間

    5/16~6/30

  • 地點

    臺北市立圖書館 長安分館4F

    臺北市中山區長安西路3號

臺北市立圖書館 ╳ 臺北文學・閱影展

電影賞析 ―
《阿拉姜色》Ala Changso(109min/普遍級)

  • 時間

    5/18

    14:30放映(開演前15分鐘開放入場)

  • 地點

    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8F視聽室

    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二段125號

  • 映後導讀

    楊元鈴(影展策展人)

* 以上活動為免費參加。
*《阿拉姜色》電影賞析於當日9:00起至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8樓現場報名,座位有限,額滿為止。 當日將視入座情況,於放映前10分鐘開放現場候補進場。報名詳情可洽02-27552823#2801。

講題

未竟的對話:萬瑪才旦的創作與傳承

  • 時間

    5/25

    14:00

  • 地點

    光點台北 2F多功能藝文廳

    無障礙空間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8號

  • 講者

    久美成列(萬瑪才旦之子,《一個和四個》導演、《雪豹》執行導演)

    *講者為視訊連線參加

  • 主持

    楊元鈴(影展策展人)

講題

幻影人生:保羅奧斯特的小說與電影

  • 時間

    5/30

    14:00

  • 地點

    光點台北 2F多功能藝文廳

    無障礙空間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8號

  • 對談

    鴻鴻(詩人劇場導演)
    韓良憶(作家、譯者,翻譯多部保羅奧斯特在台出版作品)

* 以上講座為免費參加,需事先線上報名,額滿為止。當日將視情況開放現場候補進場。

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獨立書店

光點台北電影院優待券

2025.5.23(五)-6.23(一)至合作書店消費,有機會可獲得光點台北電影院優待券乙張。

春秋書店╱浮光書店╱奎府聚書店╱好土:home to╱一間書店╱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詩生活╱有河書店╱左轉有書╱恬野書╱瑯嬛書屋╱書蜜生活╱筆耕小書店╱野人讀冊店╱沙盒實驗書社╱嶼伴書間╱龍山書店╱地下書店╱勇氣書房╱春陽號漁港小書房╱紅氣球書屋╱逃逸線書室╱江山藝改所╱請進門來-書友坊╱有冊店╱剛好販売所╱旗津thák冊

票根優惠

八時仙草9折優惠兌換券

出示【臺北文學‧閱影展】電影票根(含電子票)乙張至光點台北售票服務台,即可兌換乙張。

* 兌換券使用方式請參考上方說明
*每張票券限兌換乙次,數量有限,兌完為止。

光點台北場次表

日期

時間

片名

片長

字幕

級別

5/23(五)

17:10

19:10

21:15

幻影枕邊書The Inner Life of Martin Frost


氣球Balloon


珍奧斯汀誤了我一生Jane Austen Wrecked My Life

94

102

99

C/E

C/E

C

輔12

5/24(六)

11:00

12:50

15:05

16:55

老狗Old Dog


雪豹Snow Leopard


一個和四個 One and Four


尋找智美更登The Search

88

109

88

112

C

C/E

C/E

C

輔12

5/25(日)

11:00

15:55

17:45

19:50

塔洛Tharlo


撞死了一隻羊Jinpa


氣球Balloon


五彩神箭The Sacred Arrow

88

109

88

112

C

C/E

C/E

C

輔12

5/26(一)

15:25

17:20

19:15

湯瑪斯曼:騙術與自白Confessions of Thomas Mann, Confidence Man


奧菲莉亞不沉沒Ophelia Did Not Drown


靜靜的嘛呢石 The Silent Holy Stones

88

109

88

C/E

C/E

C

輔12

5/27(二)

15:20

17:15

19:15

一個和四個 One and Four


幻影枕邊書The Inner Life of Martin Frost


紅色筆記本The Red Notebook+煙的蔓延Blue in the Face

88

94

98

C/E

C/E

C/E

輔12

5/28(三)

15:15

17:10

21:30

末世之城In the Country of Last Things


五彩神箭The Sacred Arrow


奧菲莉亞不沉沒Ophelia Did Not Drown

89

96

90

C/E

C

C/E

5/29(四)

15:10

17:15

21:30

紅色筆記本The Red Notebook+煙的蔓延Blue in the Face


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The Books He Didn't Burn


老狗Old Dog

98

92

88

C/E

C/E

C

5/30(五)

11:00

15:30

17:45

靜靜的嘛呢石 The Silent Holy Stones


雪豹Snow Leopard


尋找智美更登The Search

102

109

112

C

C/E

C

5/31(六)

11:00

13:05

15:30

17:25

紅色筆記本The Red Notebook+煙的蔓延Blue in the Face


塔洛Tharlo


末世之城In the Country of Last Things


湯瑪斯曼:騙術與自白Confessions of Thomas Mann, Confidence Man

98

123

89

91

C/E

C

C/E

C/E

6/1(日)

11:00

13:05

15:10

17:05

幻影枕邊書The Inner Life of Martin Frost


珍奧斯汀誤了我一生Jane Austen Wrecked My Life


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The Books He Didn't Burn


奧菲莉亞不沉沒Ophelia Did Not Drown

94

99

92

90

C/E

C

C/E

C/E

輔12

影片非英語發音且無英文字幕

Non-English Language Film without English Subtitles

影片規格、級別、場次異動請以網站及現場公佈為準
Please refer to the announcement on website and venues for any changes in format, ratings, screenings and events.

光點華山場次表

日期

時間

片名

片長

字幕

級別

6/2(一)

17:30

19:30

21:50

一個和四個 One and Four


氣球Balloon


湯瑪斯曼:騙術與自白 Confessions of Thomas Mann, Confidence Man

94

102

91

C/E

C/E

C/E

輔12

6/3(二)

16:20

18:10

20:15

末世之城 In the Country of Last Things


靜靜的嘛呢石 The Silent Holy Stones


撞死了一隻羊 Jinpa

89

102

86

C/E

C

C/E

6/4(三)

17:30

19:25

21:35

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The Books He Didn't Burn


雪豹Snow Leopard


尋找智美更登The Search

92

109

112

C/E

C/E

C

6/5(四)

17:25

19:25

21:50

五彩神箭The Sacred Arrow


塔洛Tharlo


老狗Old Dog

96

123

88

C

C

C

影片非英語發音且無英文字幕

Non-English Language Film without English Subtitles

影片規格、級別、場次異動請以網站及現場公佈為準
Please refer to the announcement on website and venues for any changes in format, ratings, screenings and events.

雪豹 Snow Leopard/開幕片 OPENING FILM

萬瑪才旦Pema Tseden
China│2023 │DCP │Color, B&W │ 109min

放映時間

05/24 12:50 光點台北

05/30 15:30 光點台北

06/04 19:25 光點華山

某個大雪紛飛的夜晚,一頭雪豹躍入藏區牧民畜養的羊圈,咬死九頭羯羊後竟在柵欄中睡去,隔天引發了一場高原牧區的風波,來自縣城的電視台記者驅車前來採訪報導。平白失去羊隻、損失慘重的牧民金巴怒不可遏地對著攝影鏡頭控訴仍困在羊圈中的雪豹,堅持國家必須主持公道,他若沒獲得損害賠償就絕不放生,揚言要讓雪豹血債血還。然而,雪豹作為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動物,牧民金巴的行為在官方眼中形同犯罪,眾人吵吵嚷嚷僵持不下,公安加入後更讓衝突升級,中國政府對藏區文化的不理解,使得牧民與官方對彼此的不信任加劇。在羊圈中來回踱步的雪豹目睹眼前人類的鬧劇,充滿靈性的深邃眼眸若有所思,仿若喚起了牠與雪豹喇嘛關於前世的記憶。

本片為萬瑪才旦生前最後一部完成的作品,拍攝於海拔近五千公尺的青海省三江源。電影再度以充滿寓言性的魔幻寫實手法,講述藏區文化的精神信仰和現代社會制度之間的衝突,當威權式的國家治理與生態保育知識和傳統價值產生摩擦時,該如何權衡拿捏?萬瑪才旦透過靈動的電影語言遊走在不同人物與動物的觀點之間,並大刀闊斧地使用了大量的視覺特效,塑造出活靈活現的雪豹形態,黑白的影像不僅呈現了雪豹美麗的毛色,亦寫意了藏區壯闊的雪景。在宇宙萬有之前,生命無分階級貴賤。

作者照片
萬瑪才旦Pema Tseden

1969 年出生於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作家、編劇、電影導演。1990 年代就讀西北民族大學時即發表文學作品,出版多部藏文小說集,而後從事教職近十年,三十多歲決定攻讀北京電影學院,為中國境內首位拍攝純藏語電影的藏族導演。影像創作大多改編自己或他人的文學作品,以貼近常民生活的人文寫實關懷出發,勾勒藏區人民的生活現實,晚期的作品亦透出魔幻寫實的影像質地。面對當代藏人處境,自承雖無力改變現狀,但希望「做一位冷靜的觀察者」,呈現他所經歷的真實。作品享譽國際影壇,為「藏地電影新浪潮」的領航者。2023 年不幸因病逝世,終年 53 歲。

氣球 Balloon

萬瑪才旦Pema Tseden
China│2019 │DCP │ Color │ 102min

放映時間

05/23 19:10 光點台北

05/25 17:45 光點台北

06/02 19:30 光點華山

育有三個孩子的卓嘎決定進行結紮手術,以避免再度懷孕。然而,命運卻在丈夫達傑的老父親去世後遽然產生變化。卓嘎意外懷孕,而這個尚未降生的孩子,被認為是已故父親的轉世重生。本就貧困的達傑一家,無力再多撫養一個孩子;若將孩子生下也與中國政府的節育政策相悖,他們將面臨高額的罰款。黃昏的青海湖畔,夕陽緩緩落下,色彩瑰麗多姿的雲朵,水面晃現的倒影,像是另一個平行的世界。命運的安排帶來難以解決的問題,對藏人家庭而言,生與不生,不僅僅是墮胎與否的節育選擇,而更涉及信仰的挑戰與抉擇。若轉世輪迴被打破,那麼亡靈的靈魂將何去何從?現實與信仰之間如何能找到平衡?

電影改編自萬瑪才旦的同名小說,故事原型撰寫於他在北京電影學院求學的階段,當時的中國仍奉行一胎化政策,因此劇本並未通過審查,直到多年後計劃生育政策開放,才得以拍成電影。故事的時空背景設定在 1990 年代的藏區,由《撞死了一隻羊》的主角金巴、《塔洛》的楊秀措主演;呂松野掌鏡、廖慶松剪輯,以一凡常藏族家庭的故事,反映當代藏人在信仰與中央集權的政策產生矛盾時的處境。萬瑪才旦再度以充滿寓言性的故事,精彩、細膩地刻畫了靈魂和現實的緊張關係,對身處在社會體制下的個體與集體的關係,提出不同角度的反思。

作者照片
萬瑪才旦Pema Tseden

1969 年出生於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作家、編劇、電影導演。1990 年代就讀西北民族大學時即發表文學作品,出版多部藏文小說集,而後從事教職近十年,三十多歲決定攻讀北京電影學院,為中國境內首位拍攝純藏語電影的藏族導演。影像創作大多改編自己或他人的文學作品,以貼近常民生活的人文寫實關懷出發,勾勒藏區人民的生活現實,晚期的作品亦透出魔幻寫實的影像質地。面對當代藏人處境,自承雖無力改變現狀,但希望「做一位冷靜的觀察者」,呈現他所經歷的真實。作品享譽國際影壇,為「藏地電影新浪潮」的領航者。2023 年不幸因病逝世,終年 53 歲。

撞死了一隻羊 Jinpa

萬瑪才旦Pema Tseden
China│2018 │DCP │ Color │ 86min

放映時間

05/25 15:55 光點台北

06/03 20:15 光點華山

金巴獨自開著小貨卡,行駛在渺無人煙的西藏高原上,車外塵土飛揚,車內他跟著收音機揚聲歌唱。突然間,一隻羊跑到了車輪底下,金巴撞死了牠。沿途,有位衣衫襤褸的青年向卡車招手搭便車,言談間發現,青年也叫金巴;而這位金巴,腰間繫了一把藏刀,正要向他的殺父仇人尋仇。旅途中的萍水相逢,讓兩位金巴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司機金巴著魔般地打聽著殺手金巴的下落。在康巴酒館中,司機金巴大口喝著酒,嚼著肉,聽著酒館姑娘描述殺手金巴的神態。如夢似幻,是謠言?是夢境?還是腳下踏著的現實?「如果我告訴你我的夢,你也許會遺忘它;如果我讓你進入我的夢,那也會成為你的夢。」在命運交錯的時刻,生命沒有標準答案。

本片的創作靈感來自藏族作家次仁羅布的短篇小說《殺手》和萬瑪才旦的同名故事《撞死了一隻羊》,電影拍攝於海拔五千公尺的可可西里高原,由王家衛監製,呂松野擔任攝影指導、杜篤之擔任聲音指導,並找來林強為電影配樂,創作團隊蔚為夢幻組合。萬瑪才旦以熟練的場面調度與充滿寓意的影像語言,在結構單純的故事軸線中翻玩出人事物的多義性;在色彩的變幻之中,現實與夢境互為倒影,生死間的業報輪迴,復仇與救贖,孰能從循環的宿命中找到生命的破口?

作者照片
萬瑪才旦Pema Tseden

1969 年出生於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作家、編劇、電影導演。1990 年代就讀西北民族大學時即發表文學作品,出版多部藏文小說集,而後從事教職近十年,三十多歲決定攻讀北京電影學院,為中國境內首位拍攝純藏語電影的藏族導演。影像創作大多改編自己或他人的文學作品,以貼近常民生活的人文寫實關懷出發,勾勒藏區人民的生活現實,晚期的作品亦透出魔幻寫實的影像質地。面對當代藏人處境,自承雖無力改變現狀,但希望「做一位冷靜的觀察者」,呈現他所經歷的真實。作品享譽國際影壇,為「藏地電影新浪潮」的領航者。2023 年不幸因病逝世,終年 53 歲。

塔洛 Tharlo

萬瑪才旦Pema Tseden
China│2015│DCP|B&W|123min

放映時間

05/25 11:00 光點台北

05/31 13:05 光點台北

06/05 19:25 光點華山

塔洛,是一位留著小辮子、記性特別好的牧羊人,他自小無父無母、孑然一身,他能一字不漏地背誦毛語錄,但卻未曾見識過太多世面。他以草原為家,羊群為伴,他自得其樂、無憂無慮,直到某天,他需要符合官方規定,辦一張身份證。塔洛遵循警長的建議,到鎮上的照相館拍大頭照,拍照前他到對門理髮廳整理儀容,因而結識了美麗的理髮廳老闆。她帶著塔洛「見世面」,到卡拉OK不唱藏族民謠唱流行樂、不抽菸草抽涼菸;她嚮往著外面的世界。塔洛為了這位女子,平淡無波的生活起了偌大的變化,面對眼前的震盪,迷失的靈魂如何重拾自己?

電影改編自萬瑪才旦的同名短篇小說,故事緊密地圍繞著塔洛這位以天地萬物為伴的牧羊人,由藏區著名的喜劇演員西德尼瑪主演。萬瑪才旦首次嘗試以黑白攝影呈現藏區,將寫實的色彩降到最低,對比強烈的黑白畫面,令電影透出一股凜冽的超現實力道。呂松野掌鏡的攝影鏡頭,精妙地捕捉了仿若鏡像般的人生,長年生活在山區的塔洛進到城鎮,像是踏入一場他未曾遊歷過的夢境,他眼前的一切是真實,抑或是比現實更真實的海市蜃樓。飽滿、內斂的情感,在一顆顆固定機位與長鏡頭的醞釀下,《塔洛》以素樸、極簡的鏡頭語言,乘載了一則靈魂歷經解構的殘酷寓言。

作者照片
萬瑪才旦Pema Tseden

1969 年出生於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作家、編劇、電影導演。1990 年代就讀西北民族大學時即發表文學作品,出版多部藏文小說集,而後從事教職近十年,三十多歲決定攻讀北京電影學院,為中國境內首位拍攝純藏語電影的藏族導演。影像創作大多改編自己或他人的文學作品,以貼近常民生活的人文寫實關懷出發,勾勒藏區人民的生活現實,晚期的作品亦透出魔幻寫實的影像質地。面對當代藏人處境,自承雖無力改變現狀,但希望「做一位冷靜的觀察者」,呈現他所經歷的真實。作品享譽國際影壇,為「藏地電影新浪潮」的領航者。2023 年不幸因病逝世,終年 53 歲。

五彩神箭 The Sacred Arrow

萬瑪才旦Pema Tseden
China│2014 │DCP │ Color │ 96min

放映時間

05/25 19:50 光點台北

05/28 17:10 光點台北

06/05 17:25 光點華山

故事以青海尖扎地區的神箭祭祀、射箭比賽為本,描繪拉隆村與達莫村兩個有著傳統箭術比賽的村莊。射箭世家的長子扎東連續兩年敗給了達莫村的神射手尼瑪,瑜亮情結加上自家妹妹與尼瑪相戀,高傲的扎東在羞愧與妒嫉心的作祟下,想方設法地阻撓妹妹與尼瑪之間的戀情。成人世界的明爭暗鬥,連帶地延伸到兩村莊的孩子身上,扎東的弟弟人小志氣高,立誓要成為下一世代的神射手,為村莊爭得「五彩神箭」揚眉吐氣。新一輪的神箭比賽轉眼即將到來,究竟是固守傳統的一方能獲勝,亦或是順應時代的變遷方為上策?

萬瑪才旦繼《老狗》獲得國際影壇肯定後,一改先前小編制、獨立的創作方式,轉而嘗試相對主流的電影拍攝,以明快的節奏,講述一則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故事。片中角色遭逢傳統與現代的衝突,看似俗套的劇情,卻在萬瑪才旦的巧思安排下,展現立體的人物形象,藏族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深厚底蘊與精神性在電影中也展露無遺。表面上是一則聚焦藏民傳統如何存續的故事,實乃一段英雄旅程,關乎有志者如何在絆跌後持續追尋夢想的寓言。對應到萬瑪才旦作為電影作者的創作生涯,《五彩神箭》或許不是他最典型的代表作,但卻最能體現其身為藏族導演在面對主流文化鋪天蓋地襲來時的心境。

作者照片
萬瑪才旦Pema Tseden

1969 年出生於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作家、編劇、電影導演。1990 年代就讀西北民族大學時即發表文學作品,出版多部藏文小說集,而後從事教職近十年,三十多歲決定攻讀北京電影學院,為中國境內首位拍攝純藏語電影的藏族導演。影像創作大多改編自己或他人的文學作品,以貼近常民生活的人文寫實關懷出發,勾勒藏區人民的生活現實,晚期的作品亦透出魔幻寫實的影像質地。面對當代藏人處境,自承雖無力改變現狀,但希望「做一位冷靜的觀察者」,呈現他所經歷的真實。作品享譽國際影壇,為「藏地電影新浪潮」的領航者。2023 年不幸因病逝世,終年 53 歲。

老狗 Old Dog

萬瑪才旦Pema Tseden
China│2011│DCP│Color│88min

放映時間

05/24 11:00 光點台北

05/29 21:30 光點台北

06/05 21:50 光點華山

牧羊人昔日的放牧好夥伴藏獒,如今成為城市人爭相馴養的珍稀犬種,老牧人圈養多年的老狗悄悄地被無業兒子帶到鎮上拋售,被商人以低價購入。老牧人發現後憤而到警局向擔任公安的姪子請託,好說歹說才將老狗從狗販子手中贖回,商人眼看著甫到手邊的搖錢樹離去,自此之後,狗兒失竊的消息在原野間頻傳。圖犬是利的不肖商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向老牧人遊說賣狗,恩威並施,但固執的牧人不願出賣一起牧羊的老戰友。於此同時,結婚多年的兒子卻始終未能與媳婦開花結果,苦惱的老藏人無法可施,滿臉愁容。傳說中隨活佛從天而降的藏獒,如今卻成為都市水泥牢籠的寵物,這場捍衛藏獒去留的保衛戰,象徵著迅速消逝的藏文化傳統,正遭逢來勢洶洶的資本主義、現代國家治理力量衝擊。老藏人不屈撓的精神能如何堅守?

本片為萬瑪才旦的第三部劇情長片,拍攝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區,由藏族導演松太加掌鏡,渾然天成的鏡頭運動,有機且細膩地捕捉了藏區草原文化的景致與人物精神,他以本片獲得亞太電影獎最佳攝影提名。出演老牧人的非職業演員,自然、生動地展現傳統藏人與天地萬物共榮共生的關係。《老狗》影像中透出深刻的生命哲學與精神性,看似未經太多刻鑿的電影語言,信手捻來之間處處可見萬瑪才旦說故事的深厚功力。

作者照片
萬瑪才旦Pema Tseden

1969 年出生於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作家、編劇、電影導演。1990 年代就讀西北民族大學時即發表文學作品,出版多部藏文小說集,而後從事教職近十年,三十多歲決定攻讀北京電影學院,為中國境內首位拍攝純藏語電影的藏族導演。影像創作大多改編自己或他人的文學作品,以貼近常民生活的人文寫實關懷出發,勾勒藏區人民的生活現實,晚期的作品亦透出魔幻寫實的影像質地。面對當代藏人處境,自承雖無力改變現狀,但希望「做一位冷靜的觀察者」,呈現他所經歷的真實。作品享譽國際影壇,為「藏地電影新浪潮」的領航者。2023 年不幸因病逝世,終年 53 歲。

尋找智美更登 The Search

萬瑪才旦Pema Tseden
China│2009│DCP│Color│112min

放映時間

05/24 16:55 光點台北

05/30 17:45 光點台北

06/04 21:35 光點華山

劇組驅車來到藏區,想要尋找演出傳統藏戲《智美更登》的最佳人選,導演、攝影師與嚮導不辭旅途辛勞,一一走訪村莊、寺院,進行一場又一場的試鏡,與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人們相遇。劇組屬意了一位蒙面女子演出智美更登的妻子,但女子提出要求,她的青梅竹馬舊情人必須與她同台扮演智美更登。為了爭取她演出的機會,劇組一行人繼續開車上路尋找那命中註定的男主角。在每一段前往下一個目的地的車程中,不同的故事在狹小的車廂內流轉,親身經歷的初戀愛情,觸動人心,而劇組對於智美更登戲劇的想像,也慢慢地產生變化。

本片是萬瑪才旦執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他以八大藏戲之一《智美更登》作為故事的起點,這齣古老的佛經故事描述王子智美更登一生無私奉獻,不惜放棄俗世的物質與情感羈絆,奉守普渡眾生為人生信條,其稱頌的道德觀與藏戲的表現形式,在片中作為傳統藏文化的表徵。藏族導演松太加掌鏡,一顆顆中遠景的定鏡,其鏡頭語言契合著故事情節。萬瑪才旦透過劇中角色的探尋,不僅將經典所欲傳遞的藏人精神成功轉化,亦帶領當代觀眾看見藏區人民的生活現況。萬瑪才旦將拍攝首部長片《靜靜的嘛呢石》時聽到的故事放入本片,敘事手法令人聯想到伊朗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的《生生長流》,借助片中角色尋找曾演出《何處是我朋友的家》演員的下落,於戲裡戲外展開一趟探尋之旅。

作者照片
萬瑪才旦Pema Tseden

1969 年出生於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作家、編劇、電影導演。1990 年代就讀西北民族大學時即發表文學作品,出版多部藏文小說集,而後從事教職近十年,三十多歲決定攻讀北京電影學院,為中國境內首位拍攝純藏語電影的藏族導演。影像創作大多改編自己或他人的文學作品,以貼近常民生活的人文寫實關懷出發,勾勒藏區人民的生活現實,晚期的作品亦透出魔幻寫實的影像質地。面對當代藏人處境,自承雖無力改變現狀,但希望「做一位冷靜的觀察者」,呈現他所經歷的真實。作品享譽國際影壇,為「藏地電影新浪潮」的領航者。2023 年不幸因病逝世,終年 53 歲。

靜靜的嘛呢石 The Silent Holy Stones

萬瑪才旦Pema Tseden
China│2005│DCP│Color│102min

放映時間

05/26 19:15 光點台北

05/30 11:00 光點台北

06/03 18:10 光點華山

小喇嘛年少出家,和師傅在深山寺院過著清心寡淡的日子,他唯一可以接觸到外界的管道,是小活佛家的彩色電視機,那是村裡唯一一台電視機,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小喇嘛總是想方設法去小活佛家看電視。藏曆新年期間,小喇嘛回家過節,他驚喜地發現家裡購入一台電視機,以及全套的《西遊記》VCD。短短的年假,小喇嘛只想賴在電視前,看孫悟空一行人過關斬將;他不僅自己享受,也想分享樂趣給師傅,於是小喇嘛向爸爸許願,將家裡的那台彩色電視機搬去寺廟,借村裡的喇嘛們一起看看唐僧赴西天取經的故事。

本片是藏族導演萬瑪才旦的首部劇情長片,由杜杰掌鏡,藏族導演松太加擔任美術,德格才讓作曲,故事延伸自萬瑪才旦 2002 年拍攝的同名短片,以寫實的風格描述了在遙遠藏區的人民生活。情節相當巧妙地以小喇嘛回家過新年的短短三天為軸,在寺院與自家來回的行旅間,透過小喇嘛的視角帶領觀眾經驗了人生的樂趣與無常。電視上的《西遊記》與舞台上扮演的經典藏戲《智美更登》,為漢藏文化、都市與鄉鎮之差異帶出了有趣的對照。藏族傳統,伴隨著嘛呢石叮叮咚咚刻鑿聲的消逝而淡去,面對勢不可擋的局勢變化,萬瑪才旦以電影為家鄉與時代作記。

萬瑪才旦:「人們常常信誓旦旦地標榜自己所展示的是真實,但這種真實,反使人們更加看不清我故鄉的面貌,看不清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我不喜歡那樣的『真實』,我渴望以自己的方式來講述發生在故鄉的真實故事。」

作者照片
萬瑪才旦Pema Tseden

1969 年出生於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作家、編劇、電影導演。1990 年代就讀西北民族大學時即發表文學作品,出版多部藏文小說集,而後從事教職近十年,三十多歲決定攻讀北京電影學院,為中國境內首位拍攝純藏語電影的藏族導演。影像創作大多改編自己或他人的文學作品,以貼近常民生活的人文寫實關懷出發,勾勒藏區人民的生活現實,晚期的作品亦透出魔幻寫實的影像質地。面對當代藏人處境,自承雖無力改變現狀,但希望「做一位冷靜的觀察者」,呈現他所經歷的真實。作品享譽國際影壇,為「藏地電影新浪潮」的領航者。2023 年不幸因病逝世,終年 53 歲。

一個和四個 One and Four

久美成列Jigme Trinley
China│2021│DCP│Color│88min

放映時間

05/24 15:05 光點台北

05/27 15:20 光點台北

06/02 17:30 光點華山

森林巡山員桑杰與來訪的同村友人根寶喝了一夜的酒,酒酣耳熱後的他不省人事,隔天醒來,他已是隻身一人被孤立在山林小屋,外出發現汽車殘骸和屍體,迷霧重重。從有限的線索抽絲剝繭,滿心困惑的巡山員從他的森林巡邏日誌中得知,在暴風雪夜有三名不速之客接連來訪,他們揣懷著不同的意圖與秘密到來,他們的故事是真實還是謊言?這些人到底是何方來歷?巡山員意外地被捲入一起錯綜複雜的盜採案,警方、盜獵者、接頭人,各方勢力角力比拼,龐大的山林盜獵利益牽動著社會敏感神經,一場挑戰人性慾望與弱點的生死搏鬥早已展開。

本片為萬瑪才旦之子久美成列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故事改編自藏族作家江洋才讓的同名短篇小說,時代背景設定在上世紀九〇年代末的藏區高原冰凍林野,電影巧妙地融合懸疑、警匪、犯罪的類型元素,呈現出羅生門式的角色心理博弈,敘事節奏緊湊,由擔任《塔洛》、《撞死了一隻羊》、《氣球》攝影指導的呂松野掌鏡,鏡頭緊隨著飾演巡山員的金巴視角置身於撲朔迷離的生死抉擇中;作曲家丁可製作的音樂更為電影增添孤寂、疏離的氛圍。導演久美成列對類型元素的翻玩,一反以往藏語電影主流的人文主義式自然寫實風格,精彩呈現人性的複雜多面,犀利且俐落地搭建起一齣當代的犯罪寓言。

作者照片
久美成列 Jigme Trinley

1997年出生於中國青海省,藏族電影導演、編劇。2020年自北京電影學院畢業,曾在多位導演包括萬瑪才旦、管虎、拉華加的劇組實習。2017年於求學階段執導的短片《他們在高原拍電影》,記錄藏族導演拉華加《旺扎的雨靴》、萬瑪才旦《撞死了一隻羊》的拍攝過程。《一個和四個》為其挑戰懸疑犯罪類型的首部劇情長片。

珍奧斯汀誤了我一生 Jane Austen Wrecked My Life

蘿拉皮亞尼Laura Piani
France│2024│DCP│Color│99min

放映時間

05/23 21:15 光點台北

06/01 13:05 光點台北

致敬珍奧斯汀經典之作《傲慢與偏見》
書店店員艾嘉特是珍奧斯汀的頭號粉絲。生性浪漫、有著老靈魂的她,看不慣時下人們的速食戀愛模式,一心嚮往遇見屬於自己的達西先生,談一段珍奧斯汀式的浪漫戀情。然而,隨著時間流逝,眼看日常生活乏善可陳,寫作工作遲遲沒有進展,與暗戀許久的書店同事之間關係也一言難盡,正當艾嘉特對未來感到迷惘之際,她收到一封來自英國的「珍奧斯汀駐村計劃」邀請,可以前往偶像珍奧斯汀的故居駐村兩週進行寫作。在家人朋友的鼓勵下,她鼓起勇氣遠渡英吉利海峽來到了英國,在駐村期間,她竟遇見了珍奧斯汀的曾曾曾曾姪孫奧利佛洛。對寫作總是缺乏信心的艾嘉特和宛如達西先生翻版的奧利佛洛,兩人是否會在風景如畫的偉大作家故居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片中女主角艾嘉特任職位於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書店。包括《愛在日落巴黎時》等多部電影曾在此取景,儼然成為巴黎必訪景點之一,本次特別讓劇組入內拍攝,一窺世界最美書店內裝的神秘面紗。本片結合了法式浪漫喜劇的幽默和濃厚的英倫古典風情,在法國上映時叫好叫座,好評不斷。

作者照片
蘿拉皮亞尼 Laura Piani

於巴黎和羅馬修讀電影及文學,在學期間開始進行劇本創作,並曾在世界上最美麗的巴黎莎士比亞書店工作。畢業後投入電視和電影的編劇工作,十年來參與了多部影像作品企劃和製作,並擔任劇本顧問。《珍奧斯汀誤了我一生》是她自編自導的首部劇情長片作品。

湯瑪斯曼:騙術與自白 Confessions of Thomas Mann, Confidence Man

安德烈謝費André Schäfer
Germany│2024│DCP│Color, B&W│91min

放映時間

05/26 15:25 光點台北

05/31 17:25 光點台北

06/02 21:50 光點華山

1905年,羅馬尼亞詐欺師喬治馬諾斯列庫(Georges Manolescu)出版了他一生誆騙竊盜的回憶錄;同年,德國作家湯瑪斯曼受到這本書啟發,寫下人生最後一本小說的草稿,直到1954年,他逝世的前一年,這本耗費他將近五十年光陰斷續創作卻未完成的小說《詐欺師克魯爾的自白》(Confessions of Felix Krull, Confidence Man)才付梓問世。究竟是什麼驅力促使這位文學巨擘願意花大半輩子書寫這本小說?

紅唇男子正對著麥克風講述電影旁白,他臉頰上一抹輕薄腮紅,頭髮後梳抹油,鎖骨微露,頸上戴著玫瑰金色的串珠項鍊。下一個鏡頭,他化身為巴黎飯店的電梯操作員,再偽裝成餐廳服務生,然後為了逃避從軍假裝癲癇發作。隨後,他再現身洛杉磯太平洋帕利塞德住宅區,安靜坐在案前寫作。接著,他一身輕裝坐在畫布前,讓畫家為他作畫。男子千變萬化,一人飾演多角,從男到女,從少至老,從電影旁白搖身變為詐欺師克魯爾,再化身為湯瑪斯曼,最後又以演員之姿回到紀錄片拍攝現場。

導演安德烈謝費巧妙運用交叉剪接,結合重演、檔案影像、舊照片及經典電影畫面,重新以紀錄片的形式講述這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漂泊壓抑的經歷。他更將湯瑪斯曼逝世後出版的日記,疊架於他生前未完成的小說《詐欺師克魯爾的自白》之上。在片名諧擬書名之下,演員以精湛的獨角戲,將小說詐欺師的變身周旋詮釋得淋漓盡致,更將小說主角克魯爾對於同性模稜兩可的慾望,透過日記敘事者湯瑪斯曼之口,逐漸模糊兩者之間的界線。

作者照片
安德烈謝費 André Schäfer

1966年生於德國。1992年起,擔任多部獨立紀錄片導演及製片,作品多關注被社會壓抑的多元性別族群。2001年,他於科隆創立FlorianFilm GmbH紀錄片製作公司。目前作品包含:2007年拍攝多元性別族群的紀錄片《Schau mir in die Augen, Kleiner》,2010年以首位罹患愛滋身故的好萊塢男演員洛赫遜為題的紀錄片《Rock Hudson: Dark and Handsome Stranger》。《湯瑪斯曼:騙術與自白》是他在2024年最新完成的紀錄長片。

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 The Books He Didn't Burn

克勞斯布里登布洛克Claus Bredenbrock、雅沙漢諾威Jascha Hannover
Germany│2023│DCP│Color│92min

放映時間

05/29 17:15 光點台北

06/01 15:10 光點台北

06/04 17:30 光點華山

如果書是系統化的知識結晶,那麼研究一個人讀過什麼書,是否可以是理解他思想與行為的切入角度?曾以納粹統治企圖摧毀思想、扼殺異見、焚燒文化、發動屠殺的獨裁者希特勒,自殺時他的私人圖書館有多達1萬6千本的藏書。究竟是什麼樣的閱讀給了他思想的養分?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宣誓就任德國總理,僅僅數月後,納粹黨便發動大規模焚書行動。5月10日,柏林歌劇院廣場熊熊火光中,不合所謂「德意志民族精神」的書籍被成堆焚毀,也將猶太作家的著作付之一炬。這場焚書運動很快席捲德國九十多座城市,以焚書摧毀文字、以烈火抹除異見,以暴力消滅不同的聲音與想法,讓許多重要文學家與思想家曾經存在於世的痕跡,從歷史上消失。

而那些沒有被燒毀的書,假借科學實證之名,成為希特勒與納粹同黨的想法根源,以優生學與人種論的主張,強化了他對「純種德國人」的病態執念。1933年7月14日,希特勒力推通過「遺傳病病患後代防止法」,對成千上萬名被視為「不純」或「有缺陷」的人進行強制絕育;1935年頒布「紐倫堡法案」,禁止有德意志血統的德國人與猶太人通婚,褫奪「非德國人」的公民權,一步步走向種族滅絕屠殺的極端之路。

由金獎影帝傑瑞米・艾朗(Jeremy Irons)擔任旁白、美國歷史學家提摩西・賴貝克(Timothy W. Ryback)深入剖析,《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從希特勒所閱讀與收藏的書籍出發,企圖解構一個獨裁者的思想輪廓。橫跨歷史、藝術、音樂、醫學與人類學等不同範疇,重新從書本與閱讀解析希特勒與納粹主義的成形與精神構築。影片結合訪談、檔案影像與歷史紀錄交錯剪接,在國族與種族主義的今昔對照中,在這個新納粹及新法西斯崛起的年代,講述令人擔憂卻發人省思的希特勒閱讀書單。極端從未真正遠離,動盪與撕裂仍在繼續。

作者照片
克勞斯布里登布洛克 Claus Bredenbrock

1947年生於德國蓋森基爾亨,曾任中學教師與大學講師,1982年起以獨立撰稿人身份為報紙雜誌寫文章,1986年起以獨立創作者身份為廣播電視節目拍攝紀錄片,代表作品有《Pier Paolo Pasolini: An Italian Journey》(2018)、《The Nazis, the Rabbi and the Camera》(2023)。《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是他與雅沙漢諾威於2023年共同執導的紀錄片作品。

雅沙漢諾威 Jascha Hannover

1990年生於德國科隆,畢業於美茵茲大學電影研究及哲學系,曾擔任影評,2014年起跨足紀錄片導演及創意製片。製片作品包含《You’ll Never Walk Alone》(2017)、《Trans - I Got Life》(2021);導演作品有《Hollywood’s Second World War》(2019)、《Refugees in Their Own Words》(2020)等。《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是他與克勞斯布里登布洛克於2023年共同執導的紀錄片作品。

奧菲莉亞不沉沒 Ophelia Did Not Drown

法蘭切絲卡菲尼 Francesca Fini 
Italy│2016│DCP│Color│90min

放映時間

05/26 17:20 光點台北

05/28 21:30 光點台北

06/01 17:05 光點台北

影片以奧菲莉亞這位在莎士比亞名著《哈姆雷特》裡最知名的女性人物揭開序幕。莎翁筆下的奧菲莉亞在父親身亡後失去理智,意外在柳樹下墜落至河水之中,在幽轉的吟唱聲中漂浮而逝,而她漂浮在水面上那淒美的死亡時刻,亦成為許多藝術創作者著迷的場景。視覺藝術家法蘭切絲卡菲尼邀集不同的女性演繹著這位經典的角色,在本片中,奧菲莉亞不再是那一位西方文學傳統所傳承下來的脆弱的少女,而是許多不同膚色、特徵和年齡的女性,她們集體搗毀著那面由金球、彩布堆砌起的牆面,宛如破除那數位螢幕裡一塊塊由像素組成的超現實畫面。一九五〇年代拍攝的各種檔案影像交織其中,片中的女孩宛若穿梭時空的要塞,來到當代奧菲莉婭的舞台。

這是一部充滿實驗精神的電影,是法蘭切絲卡菲尼在紐約水磨坊藝術中心(Watermill Center)駐村的作品,她與義大利的影像機構 Istituto Luce Cinecittà 合作,運用機構典藏的影像檔案,以超現實主義的手法重新詮釋了莎士比亞筆下的女性人物。在她的電影世界裡,奧菲莉亞並沒有迷失在丹麥的森林,而是置身於拉齊奧的秀美風景裡:從令人回味的羅馬工業區煤氣廠到拉蒂納(Cisterna di Latina)的廢料中心,從里亞諾的乾燥石灰岩洞穴到臨海的佩魯吉尼家族的未來主義別墅,她經歷了一場瘋狂的影像之旅。奧菲莉亞最後沒有淹死,她放棄作為莎翁筆下浪漫女主角的亙古宿命,成為了一位「普通人」。

法蘭切絲卡菲尼:「我想像莎士比亞筆下的年輕奧菲莉亞會度過青春期,經歷人生中各種不可避免的苦難,她能長大成人,並能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電影中不只有一個奧菲莉亞,她可以是很多不同的角色,包括不同年齡、不同膚色的女性。」

作者照片
法蘭切絲卡菲尼 Francesca Fini

義大利跨領域視覺藝術家,現工作與生活在羅馬。創作包含實驗電影、數位動畫、新媒體藝術與表演藝術。關注個體與公共之間的關係,聚焦在個體經驗如何透過再詮釋、互動而被再現,特別是那些受到主流敘事機制扭曲的女性與性別視角,如何透過身體展現其敘事的力量。在她的表演和動態影像中,流露出對科技那微妙、獨特的看法。創作常見於國際著名的數位藝術節、表演藝術節。

末世之城 In the Country of Last Things

亞歷山卓喬姆斯基 Alejandro Chomski 
Dominican Republic, Argentina│2020│DCP│B&W, Color│89min

放映時間

05/28 15:15 光點台北

05/31 15:30 光點台北

06/03 16:20 光點華山

這是一座沒有名字的城市,失序與混沌是它的律動,煙硝斷垣殘壁則是風景。在這裡,人們沿街拾荒與轉賣廢棄物;在這裡,亡者的遺體統一送往轉化中心製成政府所需的燃料。安娜為了找尋下落不明的哥哥,不顧一切來到這座末世之城。她轉賣廢棄物賺取生活費,並與同為撿拾者的伊莎貝和她的丈夫費迪南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然而食色性也,某日,費迪南趁著妻子熟睡時,跳上安娜的床企圖染指她。安娜極力反擊,幸而得以全身而退,沒想到隔日費迪南卻沒了氣息,伊莎貝也隨丈夫而去。安娜將兩人的遺物轉賣獲取一筆財富後,卻被意圖劫財的兩名男子盯上。情急之下,她跑向槍林彈雨的街道,在千鈞一髮之際躲進國家圖書館。出乎她意料之外,圖書館彷彿與世隔絕般瀰漫沉著安穩的氛圍,還有學者跟不同宗教團體在政府支持下居住此地。安娜意外闖進一間猶太拉比聚集的讀書室,原本幾近絕望的尋人旅程似乎又燃起了一絲希望。

改編自美國當代作家保羅奧斯特的同名小說,本片以銳利冷冽的黑白影像再現小說中荒蕪頹圮的末世之城,部分繽紛絢爛超乎現實的彩色影像則是角色的夢境,也使影片敘事裡分崩離析的世界更增添寓言及末日啟示錄的色彩。導演亞歷山卓喬姆斯基巧妙將小說裡的書信換成日記,使女主角能透過書寫日記傾訴日常與私密心緒,並藉第二人稱視角敘述她置身宛如絕境的孤城裡所感受到的虛無、哀傷、恐懼、慾望或絕望,使觀眾更貼近她的內在狀態。

作者照片
亞歷山卓喬姆斯基 Alejandro Chomski

阿根廷導演與編劇。1968年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曾赴美攻讀電影導演,畢業於美國電影學院。1998年,他完成畢業學生短片《Dry Martini》,隨後陸續拍攝多部短片及中長片。2003年,他以第一部劇情長片《Today and Tomorrow》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2020年《末世之城》是他拍攝的最後一部長片。2022年,他於睡夢中逝世,終年53歲。

幻影枕邊書 The Inner Life of Martin Frost

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
USA│2007│35mm│Color│94min

放映時間

05/23 17:10 光點台北

05/27 17:15 光點台北

06/01 11:00 光點台北

知名小說家馬汀佛洛斯特借居朋友的鄉間小屋以尋求靈感,豈料某個早晨醒來時卻遇見了一名年輕女子躺在他的床邊,聲稱是屋主外甥女的神秘女子堅持與他一同生活,兩人在錯綜迷離的環境下開始同居,原先惱怒的馬汀卻在朝夕相處下,對這名神秘女子產生了情愫。

本片是暢銷小說家保羅奧斯特擔綱編導力作,此次他將自己的知名小說《幻影書》其中虛構的默片一段延伸成為這部電影,全片在葡萄牙拍攝,並且邀請《雙面維若妮卡》與《紅色情深》的伊蓮雅各出任本片的謎樣女主角。曾以《赤裸》獲坎城影帝、也曾演出《哈利波特》系列中路平教授的大衛休利斯,在《幻影枕邊書》裡面回歸了他早期的神經質演技,電影以大量的內心對白充斥在劇情段落,無論是愛情、文學及人生態度,都在這棟屋子裡面產生了極為劇烈的激情對話。

小說家馬汀從原先的不諒解,豈料到最後無可自拔地愛上了神秘女子,邀請對方共進晚餐及協助他完成小說,十足呼應了保羅‧奧斯特一貫擅長的作者論小說,以作者的觀點來凝視這部電影的生成原因,同時間小說家也在激情的瞬間完成他的小說。

英文片名《The Inner Life Of Martin Frost》不僅僅是小說家的愛情辯證,更是精彩的內心對話,當小說家憤怒的焚燒自己作品的瞬間,卻與神秘女子大吵一架,使情慾的閘門在創作的過程中,有了宣洩的出口,也引發了小說家的創作靈感。全片僅僅運用了一個場景及四個主要角色,就撐起整部電影的厚度,雖然保羅奧斯特的電影創作不多,但本片已煥發純熟的影像魅力。

作者照片
保羅奧斯特 Paul Auster

1947年生於紐澤西,美國著名小說家、詩人、劇作家、譯者、電影導演。擅長以實驗性的獨特寫作風格,敘述人生出人意表的轉折。曾以《紐約三部曲》聞名全球,並書寫過十多部經典小說的他,堅持親近市井小民才是真正文學家應有的態度,故被文壇美稱為「穿著膠鞋的卡夫卡」。《幻影枕邊書》為其首部電影長片。

紅色筆記本 The Red Notebook

馬修西蒙內Mathieu Simonet
France│2004│35mm│Color│15min

放映時間

05/27 19:15 光點台北

05/29 15:10 光點台北

05/31 11:00 光點台北

©Mathieu Simonet (director and screenplay), Paul Auster (original novel from The red notebook).

收音機傳來廣播節目主持人與來賓聊天的聲音。來賓說起幾年前,曾經讀過一本改變他命運的書,他翻開第一頁就停不下來,正當他疑惑後續情節將會如何發展的時候,劇情旋即戛然而止。那是一本沒有結局的書,他已經不記得作者的名字,但印象中書名叫做《紅色筆記本》。女子圍著浴巾,出神地站在樓梯間細聽廣播裡的對談。床頭櫃上滿置雜物、床舖翻掀的棉被溫存昨夜的睡痕、早餐咖啡熱氣裊裊、打字機旁書櫃橫豎滿冊。忽然間,像是一股極欲閱讀的衝動上身,她三步併成兩步咚咚下樓,騎上腳踏車,穿梭於巴黎街道巷弄,尋訪一間又一間的獨立書局、二手書店,以及塞納河畔的舊書攤,只為能閱讀她心心念念的那一本書。無奈命運總愛開人玩笑,得到的答案不是搖頭,就是沒有這本書。就在萬念俱灰之際,她走到巴黎左岸的國家圖書館,這個以四本翻開的書為概念的建築,未料竟巧遇一名男子正閱讀手上紅色封面的書。

改編自美國當代作家保羅奧斯特的同名短篇小說,《紅色筆記本》為法國導演馬修西蒙內的第一部短片作品。他並非正面直接拍攝主角的肢體表演,反而運用空景及局部特寫鏡頭,將攝影機捕捉到的場景、動作與事件全然交由觀眾詮釋。於是,原本只是一場談論書籍的廣播節目,在無心插柳之下,觸發女子閱讀的渴望。因為一本書的存在,意外開啟一連串人與人相遇的巧合與相談的緣份,也因為一本書,偶然於人與人之間形成以書傳遞巧合經驗的默契。

作者照片
馬修西蒙內 Mathieu Simonet

1975年出生於巴黎,1995年畢業於巴黎第三大學電影系,隨後進入戲劇學校修習。1997年,他參與法國導演妮娜康萍茲(Nina Companeez)的迷你影集《La Poursuite du Vent》演出。1998年,進入父親賈克貝漢(Jacques Perrin)共同執導的紀錄片《鵬程千萬里》劇組擔任劇照師。2000年,他與伊莎貝雨蓓共同出演克勞德夏布洛執導的《謝謝你的巧克力》。2004年,他演而優則導,完成首部短片作品《紅色筆記本》,並接續於2010年完成第二部劇情短片《Prunelle et Mélodie》。

煙的蔓延 Blue in the Face

王穎Wayne Wang、保羅奧斯特 Paul Auster
USA│1995│DCP│Color│83min

放映時間

05/27 19:15 光點台北

05/29 15:10 光點台北

05/31 11:00 光點台北

©Images Courtesy of Park Circus/Paramount

幸運餅乾的籤語說:「你看上去的模樣,取決於你在什麼地方」,那麼在布魯克林的人看上去會是什麼模樣?奧吉是紐約布魯克林一間香菸雜貨店的店長,除了販菸、售口香糖、賣咳嗽糖漿之外,他彷彿還身兼里長伯,幫忙路人逮搶匪,安撫替妹妹教訓男友的女客人,安慰抱怨丈夫反悔不帶她去拉斯維加斯的老闆妻子,還得包容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黑人來店裡跟客人兜售手錶或雪茄,或是陪伴準備戒菸的客人抽人生最後一根菸,更不能忘記照顧拉丁裔女友慾火奔騰的心。奧吉賣的不是菸,是尋求歡樂與慰藉的人情味。對於布魯克林人,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布魯克林人,另一種是布魯克林以外的人。就算道奇隊從布魯克林遷到洛杉磯,布魯克林沒有魯蛇也不是哈林,無論你是華人、猶太人、非裔或西裔美國人,布魯克林和三百二十六萬八千一百二十一個路坑永遠歡迎你。

華裔美國導演王穎及美國作家保羅奧斯特於拍攝電影《煙》的同時,以短短五天時間,完成番外篇《煙的蔓延》。影片場景仍是布魯克林街角的香菸雜貨店,主角依舊是由影帝哈維凱托飾演的店長奧吉,然而影片調性卻與《煙》大異其趣。《煙的蔓延》以幽默且溫暖豁達的喜劇調性,讓多元族裔的美國演員輪番上陣,透過即興生動的表演,將布魯克林人的態度與風景詮釋得入木三分,令人會心一笑,回味無窮。眼尖的影迷還能發現片中邀請多位明星客串,如地下絲絨樂團(The Velvet Underground)主唱兼吉他手路里德(Lou Reed)飾演片中受訪的布魯克林眼鏡男、獨立電影導演吉姆賈木許飾演準備戒菸的客人,還有流行音樂天后瑪丹娜飾演派送歌舞電報的舞女。

作者照片
王穎 Wayne Wang

1949年生於香港,畢業於加州藝術學院奧克蘭校區電視及電影學系,為華裔美國電影先驅。1982年,以低成本完成首部長片《尋人》(Chan is Missing),開啟首部由華裔美國導演講述華人故事的院線電影之例。隨後,於1985年及1989年先後完成《點心》(Dim Sum: A Little Bit of Heart)與《吃一碗茶》(Eat a Bowl of Tea),奠定他以獨立製片拍攝美國華裔族群的電影風格。1995年,他以《煙》奪下柏林影展評審團特別獎。打響國際知名度後,他也開始拍攝成功賣座的商業電影,代表作品包含:1999年《管到太平洋》、2002年《女傭變鳳凰》。

作者照片
保羅奧斯特 Paul Auster

1947年生於紐澤西,為美國當代著名小說家與詩人。1970年於哥倫比亞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畢業後,曾移居巴黎生活,靠著翻譯法國文學作品賺取生活費。1974年,他返回美國,繼續從事法國文學翻譯工作,並於1982年出版他所翻譯的法國詩選,以及自傳作品《孤獨及其所創造的》。1987年,他合併三篇短篇小說出版《紐約三部曲》,也開啟他後續書寫數十本小說的生命歷程,代表作品包括《幻影書》、《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末世之城》等。1995年,跨足電影,與王穎合作執導《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