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組

高中組

科學讀書人
科學讀書人:一個生理學家的筆記 潘震澤 三民書局 2020 大理高中/黃世隆老師
本書分為「科學人生」、「科學拾穗」、「科學萬象」等三大主題,共有33篇科學散文,每篇都是生理議題研究很好的啟蒙文章,第一篇即以「性平」為主題,也包括成癮、PCR、睡眠與做夢、壓力等等,還提及科學家之間的小八卦。作者文筆流暢深入淺出,娓娓道來不時引經據典,行雲流暢不見艱澀,字裡行間時有妙趣。如《學然後知不足》文中,點出讀書之道的癥結與精髓;《與病菌為伍》讀來彷彿是當下疫情社會發展的預言;《師徒》一文則對學術界後進給予盈滿的溫諭與鼓勵。最後,借用潘博士在書中的一句話,鼓勵高中學子在求學之路上,努力向前。「唯有知識的力量,才能使人自由。」
我的青芽歲月
《我的青芽歲月》 鍾玲 九歌出版 2022 景美女中/黃淑偵老師
本書是作者描寫自身生命裡的五十個起點,以及它發展出來的緣分與結的果,是散文也是自述。本書描寫親人、師長、朋友間的情誼往來,寫周遭大環境、小環境、人生境遇、乃至是歷史事件,對自身成長的形塑與影響。作者雖以極其疏淡之筆,但感慨之情不言而喻,細膩情致甚為動人。作者的企圖,絕不僅以屋舍變化寫成長過程,在小我的故事中,隱含家國歷史的書寫與記憶,政治變化動盪的歲月,每一張照片都輻射出豐富的情感與故事。
暴食江湖
《暴食江湖》 焦桐 二魚文化 2009 西松高中/蒲基維老師
焦桐的文筆向來既有市井通俗而粗獷的生活感知,亦有文人典雅細膩的體悟,這本書展現了美好食物的渲染力,透過焦桐時而溫厚、時而狂野的筆觸,書寫作者的飲食經驗,並連結飲食所蘊含的人情事理,化成一道道遍食人間煙火,厚載人生哲理的文字饗宴。全書共二十篇論文,實則為二十篇對於各路有關飲食材料、方法、空間及廚藝的記憶與感悟。
好一座浮島
《好一座浮島》 簡媜 洪範出版 2004 北一女中/鄭元傑老師
本書內容大約橫跨1994至2004年,或發表於報章雜誌,或為了本書主題書寫首刊。《好一座浮島》可以說是《胭脂盆地》續集,《胭脂盆地》焦點放在臺北,從城市繁華風貌到邊緣市井小民,地理輪廓鮮明;簡媜說《好一座浮島》是「第二部城市觀察」,其實已經跨出臺北,可說是每個城市共有的問題與焦慮,進一步說,這本書是生活在臺灣的人民面臨的種種困擾與憤怒,混亂與質疑。
我是許涼涼
《我是許涼涼》 李維菁 印刻出版 2019 大理高中/許碧惠老師
這本書華麗地展演了一場繁瑣推理的愛情方程式。三十八歲的女人與二十六歲的男人,因為靈魂的相似而牽引碰撞,在愛情的火焰中燃燒,而餘燼是什麼?作者李維菁聰明的定調在愛情的範疇,呼喚出每個人心中永遠存在的少男少女,讓人輕易墜落她構築的情愛世界,閱讀的分分秒秒我們逐一辨認出最真實的自己。最後,她老練的手持匕首,犀利又無痛的劃破一切的虛妄。
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 安德斯.艾瑞克森、羅伯特.普爾 陳繪茹 方智出版 2017 成功高中/郭佩菁老師
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計畫的課程設計上,看到許多學生為了考試成績而忽略學習成就的過程,透過作者根據三十多年的研究發現,所謂天賦,其實是人類大腦和身體的適應力,只要透過正確的練習,亦即「刻意練習」,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計畫的設計上,不要忽略每一週的進步與練習,不要只追求成功的練習過程。唯有在練習過程,善用大腦和身體的適應力,每個人都能改善技能,甚至創造出你本來以為自己沒有的能力,達到顛峰表現。
旅行的藝術
《旅行的藝術》 艾倫.狄波頓 廖月娟 先覺出版 2002 北一女中/鄭元傑老師
這本《旅行的藝術》,我希望讀者符合以下任一條件再來閱讀:一、你喜歡自助旅行,即使只有少數經驗,但認為自己未來的旅行方式就是如此;二、你一直喜歡旅行,即使是團體行程,但有一天你突然索然無味,覺得到哪裡去都沒新鮮感了;三、你是有自己想法的人,對於人云亦云的景點有種「我何必去」,或者根本不想去;四、你想增加旅行的深度與廣度,讓每一次的回憶歷歷在目;五、你總是無法同時兼具時間與金錢,因此阻止自己動身旅行。如果你未能符合,我建議你之後再來閱讀也不遲,而且,更能藉由本書體悟旅行的藝術,進而感激旅行的意義,不枉本書之所以為好書。
人生路引
《人生路引:我從閱讀中練就的28個基本功》 楊斯棓 先覺出版 2020 數位實驗高中/黃郁博老師
這是一本推薦28本書的書,每篇文筆流暢的書介裡,其實更旁及多本書籍內容,全本書影掩映於一項項人生課題中,彷彿共匯成一道互文複聲的書流,步步引人入勝,實為本書的一大特色。人生,能以這28本書為鏡,其實不為「知興替、明得失」,而是如書名中的「引」,欣然受閱讀「吸引、引薦而引領」,頓生人生各面好奇,復見人生真實探究,實為人生真正超值!
十字架
《十字架》 重松清 陸蕙貽 柿子文化 2013 明倫高中/林宴寬老師
這本書是描述校園霸凌的故事。以主角心路歷程為主線,關注的是,面對霸凌現象,旁觀者可以做甚麼?喜歡這位作者的小說,能給自己溫暖的力量。面對這世界的殘酷或不公,雖然常感無奈、無能為力,但作者表示,即使你不完美,即使你力量薄弱,但是,你永遠可以回應給這個不公道的世界愛與包容,永遠可以為別人做些甚麼。讀完他的小說,總有如清泉洗滌了自己的心,為自己灌注了源源不絕的溫柔力量。
不敗學習力
《不敗學習力》 劉軒 未來出版 2022 惇敘工商/林建光老師
「讀書,靠方法;學習,有訣竅;精準訓練大腦,掌握高效學習法」,這是哈佛高材生劉軒為他的不敗學習力做的最佳定義。教育心理研究所畢業的我,在研究所時最深入學習的就是「學習策略」,當初最新的研究理論,講的就是「複誦、組織、精緻化」外加許多輔助方法,而這些專有名詞,在劉軒的著作中很成功的變成平易近人的例子,穿插了心理學的研究之後,讓讀者對於學習這件事情有了更清楚的脈絡。如果你總是不知道怎麼樣才能記得牢又記得久,同時又很容易被很多事情拖延,且無法好好的專注,誠心向你推薦這本書,我相信它是目前市面上談學習方法的最佳選擇。
我與貍奴不出門
《我與貍奴不出門》 黃麗群 時報出版 2019 中山女高/李明慈老師
全書編排以類相從,分六部分。輯一「獨坐」,聚焦在孤獨之樂。輯二「犯口舌」寫出吃點、喝點、說點,吞吞吐吐的人類生活。輯三「驛馬衣祿」納入旅行、時尚與一些女性經驗。輯四是近期極為優秀的散文佳作,特此推薦,希望大家能從中找到閱讀的樂趣,觀點及寫作手法的點醒。「拜文曲」則談文學獎、電影、閱讀經驗。輯五「近人情」是收錄描繪生活與人際的個人臉書好文。輯六「須彌芥子」,芥子為小,須彌山為大,極小與極大之物,一體平等,原不相礙,刻意在全書壓軸部分,安排有趣的小敘事。同時以演講辭「大命運上的小機關」代跋。與一般散文集不同的,是作者在出版前巧妙地在文與文、輯與輯間,穿插灰底頁面,加入八篇個人新詮釋,這種跨時空的發聲呼應,讓閱讀的層次更加豐富。
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
《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 陳宗暉 時報出版 2020 中崙高中/牛珮安老師
作者在疾病與共病的日子裡,那些隱晦複雜對母親的念想、父親的矛盾到和解等,都藏在各個大敘事裡,整本書也因浸在溫柔的意象裡,讓靈魂得以痊癒。他的詩意是氤氳蔓延在整本書的意象裡。開始閱讀時遠方的實像是蘭嶼,再閱讀又像時間「今天的我是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出走與抵達,和不適共處的每天都再遠一點。原來那些能夠走到今天,一次又一次重新站起的力量,支撐著自己終究看到了再遠一點的後來,長成後來沒有在中途倒下的自己。
一路惶恐――我的疫城紀事
《一路惶恐:我的疫城紀事》 張翎 時報出版 2020 北一女中/鄭元傑老師
本書透過順敘法,分章記錄,再以插敘法安排「那些星空般的時刻」這一章,紀錄艱困疫情中的樂事,悲中有樂,悲樂相生,不正是人生?也因為散文紀事,透露作者的個性、想法,才知道張翎也如張愛玲〈天才夢〉裡一樣,對生活能力之低落,如此誠實,正是散文的特質。因此,本書也是了解「小說張翎」的第一手材料。閱讀愈近尾聲,我腦海中出現陳列的〈無怨〉,建議本書與〈無怨〉參看,一是文字舒緩的長篇,一是緊湊文字密度高的短篇,兩人都與外在環境隔絕,對自己居住的「蝸居」開始觀察,延伸聯想,觀照自己心情,並寫下雖然微不足道,卻深富人生哲理的「紀事」。
氣味拾光機
《氣味拾光機》 蘇冠心、楊佳靜 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3 南湖高中/李小蘭老師
這是一本值得品味,讓人一直想看下去的小書。兩位作者以平實的文字娓娓紀錄迴盪在真實世界的歷史氣味,述說一個個與氣味有關的動人小故事,喚起庶民生活中的情感記憶,內灣阿婆的野薑花、泰雅部落勇士的小米酒、農村廣場的爆米香連結城鄉游牧的流浪身世、臭豆腐氣味勾起的濃烈鄉愁,見證臺灣經濟發展的老樟腦廠、在點燃、燃燒的每一瞬都是思念的線香、貓空裡餘韻猶存的茶香、陪著家族走過一世紀,雖清香卻是一輩子包袱的的玉蘭花、凝聚家中感情的麻油榨油廠,九種氣味,九種產業,牽繫著血肉與土地的情感鎖鏈,串連生命經驗裡的感動回憶!
跟著寶貝兒走
《跟著寶貝兒走》 黃春明 聯合文學 2019 大同高中/莊嘉薰老師
本書是高齡85歲的黃春明老師的長篇小說,黃式黑色幽默風格依舊,其中最讓身為高中國文老師的我激動不已的,是小說裡特地安排讓魯凱族勇士再次上場,與課本選文〈戰士,乾杯!〉形成跨時空對話。兩文本間相隔近五十年,漫長時光的念茲在茲,足以讓我們看見,對小說家而言,「身為漢人,我很抱歉」從不是口號,而是需以筆實踐的終身行動,是小說家一生懸命的文學堅持。
Go To Top
返回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