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活動

03/02

14:00-16:00

開幕式

同桌共伴.造溝引水

location_on

松山文創園區巴洛克花園廣場

03/08

19:30-21:00

馬欣×海苔熊

如果被理解就好了

臉書同步直播

location_on

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2樓

03/15

10:00-12:00

馬世芳

我讀飲食書寫

飲食體驗

location_on

明星咖啡館

03/16

14:00-16:00

李欣倫×謝伯讓

好好說話,終結刻板印象!

location_on

光點台北

03/22

14:00-16:00

李桐豪×那那大師

用音樂與文字,偷一個故事

location_on

臺北市立圖書館景新分館10樓視聽室

03/23

14:00-16:00

潘柏霖

創作,從討厭自己開始

在籍生限定

location_on

臺北市立圖書館李科永紀念圖書館 B2 會議廳

03/29

15:00-17:00

陳家逵

聲音的自我修養術

讀劇會

location_on

嘉禾新村日式聚場

03/30

14:00-16:00

房慧真 × 羅漪文

我的眼睛,他人的鄉愁

讀劇會

location_on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04/12

14:00-16:00

林立青 × 朱剛勇

無家者的夢

location_on

龍山文創基地多功能展演廳

04/13

14:00-16:00

周慕姿 × 徐珮芬

想把我的心剖開給你看

location_on

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10 樓會議廳

04/20

14:00-15:30

寺尾哲也 × 杜奕瑾

跟 ChatGPT 談場虛構戀愛

臉書同步直播

location_on

臺北記憶倉庫

04/27

14:00-17:00

劉梓潔

為了留住,親愛的

創作坊

location_on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05/03

14:00-16:00

張西 × 呱吉

活著到底要有多少社群軟體

location_on

信義學堂

05/04

14:00-16:00

黃崇凱 × 洪茲盈

科技可以穿過的文學黑洞

location_on

誠品生活松菸 3F 書店

06/07

14:00-17:00

言叔夏

在體制之外,岔一條路

創作坊

location_on

文訊.多功能室

校園限定

蔣亞妮

不是過去,總是當下

location_on

中崙高中

校園限定

不朽

書寫心中的宇宙

location_on

西松高中

同桌共伴.造溝引水

03/02

松山文創園區巴洛克花園

14:00-16:00

——誕生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小說家黃凡的名篇〈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從什麼是「有趣的話題」開啟了奇異的辯論。2025年的現在,什麼「話題」是新鮮、得體、熱鬧的開場白?命理、旅行、醫美、養生、動保、氣候變遷……「你在想什麼」、「我變得如何」的尋常好奇,可能心心相印,還是社交禁忌?溝通這事變得越來越難嗎?我們試著在此刻,同桌共伴、造溝引水。可聽見的,或許比說出口的更寬。

流程表

  • 13:20-13:45

    網路報到

    請盡早入場,座位僅保留至 13:45

  • 13:45-14:00

    現場報名

    視現場狀況依排隊順序開放

  • 14:00-14:30

    開寶箱的好日子

    馬翊航

  • 14:30-15:20

    伊的裝扮,吾个替身:三種話術

    馬翊航、顏訥、鄧九雲

  • 15:20-16:00

    講唱會:麥克風試音

    法蘭、忒修斯

馬翊航

臺東卑南族人,池上成長,父親來自Kasavakan建和部落。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幼獅文藝》主編。著有詩集《細軟》、散文集《山地話/珊蒂化》、《假城鎮》,合著有《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百年降生:1900-2000台灣文學故事》等。曾獲民國八十四年臺東縣原住民族歌唱比賽國中組冠軍。2004年演出周美玲導演電影《豔光四射歌舞團》,演唱電影主題曲〈流水豔光〉榮獲第四十一屆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Openbook好書獎等。

顏訥

來自花蓮的客家人。清華大學中文所博士,曾任中研院文哲所博士後研究學者,現任國科會人社中心博士級研究員。研究香港、臺灣文學與唐宋詞、筆記中的性別文化,最近開始注意跨物種與嶺南海洋。得過一些文學獎。著有散文集《幽魂訥訥》、《假仙女》,合著有《百年降生──1900-2000 台灣文學故事》、《她們在移動的世界中寫作──臺灣女性文學的跨域島航》。

鄧九雲

演員、編導、作家,政治大學韓文與廣告雙學位,英國 East 15 表演碩士。表演作品涵蓋影像、劇場,遍及臺港中。18 歲從模特兒出身,20 歲轉戰演員,30 歲跨界文字書寫與展演策劃,發表「小說聚場」系列作品,持續探索故事語言的多樣可能性。著有散文《我的演員日記》,短篇小說《用走的去跳舞》、《暫時無法安放的》、《最初看似新奇的東西》、《女兒房》,長篇小說《女二》。

法蘭 Fran

創作歌手,也在法蘭黛樂團擔任法蘭。身兼歌手、詞曲創作者、製作人、配樂家、專欄作家等多重身分。近年主要耕耘個人作品,EP《另一個法蘭 Another Soul》收錄 4 首改編九○年代經典歌曲;個人首張創作專輯《逞強的溫柔》拓展更多元的創作面向。此外,法蘭在電影配樂領域也有亮眼成績,2020年以電影《親愛的房客》拿下第 57 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近期也為第60屆金馬影展開幕片電影《車頂上的玄天上帝》量身製作、演唱電影主題曲〈住在我靈魂裡〉。

Theseus 忒修斯

一組民謠男聲樂團,橫跨華文與臺語雙聲帶。以悖論命名的他們,風格富有哲學氣息——透過吉他與和聲的溫暖堆疊,試圖帶領聽眾感受無條件的溫柔擁抱。自2023年發行首張專輯《森林的終點是海》,之後陸續以單曲〈難以感受幸福的人〉及〈廢棄清理〉展現深耕音樂的創作力,2025年也即將推出第二張專輯與聽眾再次相聚。

如果被理解就好了

臉書同步直播

溝通最主要目的之一,無非便是希望「被理解」,然而知易行難。該如何正確傳遞訊息,以免誤解產生?馬欣的散文直指人的黑暗脆弱面,但也讓讀者透過文字理解他人;心理諮商師海苔熊,則專擅從心理專業分析各種溝通的技巧與形式。本場邀請兩人從文本/電影與閱讀中,分享「溝通」定義,並且傳授「說話的藝術」,盼參與者都能以溫柔堅定的語言,達到溝通的最大效果。

網路報名
  • 時間

    03/08

    19:30 - 21:00

  • 主講

    馬欣 × 海苔熊

  • 地點

    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 2 樓

    無障礙空間

    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

  • 報名方式

    網路報名、現場報名

馬欣

知名影評人。樂評、影評與散文書寫散見於各網路、報章刊物。著有《長夜之光:電影擁抱千瘡百孔的心》、《反派的力量》、《當代寂寞考》、《階級病院》、《邊緣人手記》、《看似很美,其實是壞掉的》。

海苔熊

本名程威銓,彰化師範大學諮商輔導學系博士,現為諮商心理師、作家、Podcaster,以及許多熱門電視節目的專家來賓。善於將繁複浩瀚的心理學研究與知識以輕鬆、溫暖、幽默的方式推廣至大眾之中。受邀參與講座迄今已逾2000場,包括各大企業、政府機關、教育單位等。2024最新著作為《依賴陷阱》。

我讀飲食書寫

飲食體驗

「飯桌」作為庶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同時也是家庭的重要溝通場所之一。透過烹飪與品嚐、訴說與接收,人們建構出屬於「家的味道」。本場活動邀請甫出版《也好吃》便收穫廣大迴響、自稱饞人的作家馬世芳,透過「飲食體驗講座」的方式,在知名文學地點「明星咖啡館」,與讀者分享日常與料理的情境,透過吃食與飲食書寫,來理解屬於自己生命裡的餐桌溝通之道。

網路報名
  • 時間

    03/15

    10:00 - 12:00

  • 主講

    馬世芳

  • 地點

    明星咖啡館

    臺北市中正區武昌街一段 5 號 2 樓

  • 報名方式

    網路報名

陳怡絜攝影

馬世芳

作家,主持人,曾獲6座廣播金鐘獎,並獲提名電視金鐘獎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曾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等。著有《地下鄉愁藍調》、《昨日書》、《耳朵借我》、《歌物件》、《也好吃》、《歌之國土:馬世芳的巴布狄倫六講》等。主編並參與翻譯《巴布.狄倫歌詩集》、譯有《藍儂回憶》、《巴布.狄倫:當代歌曲哲學》。

好好說話,終結刻板印象

每天似乎都有「戰」不完的話題:無論是男生理性或女生感性、文組重視思考或理組重視邏輯……。然而,在二元對立以外,無論是在書寫婚姻與性別的作家或者研究大腦神經科學的學者眼中,這些言論究竟是否真的有可以參考的根據呢?本場講座邀請關注性別、疾病的作家李欣倫,與臺灣腦科學專家謝伯讓一起聊聊,某些言論究竟是有憑有據,或者可能只是偏見與歧視?

網路報名
  • 時間

    03/16

    14:00 - 16:00

  • 主講

    李欣倫 × 謝伯讓

  • 地點

    光點台北

    無障礙空間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 18 號

  • 報名方式

    網路報名、現場報名

李欣倫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曾獲台北國際書展非小說類大獎、入選《文訊》「21世紀上升星座:1970後台灣作家作品評選」散文類二十之一,並入圍臺灣文學金典獎、Openbook年度好書獎等。著有論著《苦難敘事與身體隱喻:從身體感知的角度閱讀當代女作家作品》,散文集《以我為器》、《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等。主編有《寫字療疾:臺灣文學中的疾病與療癒》。

謝伯讓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博士。曾任麻省理工學院腦與認知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現為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腦與意識實驗室主持人。主要研究領域為視覺及意識,著重腦照影技術。著有《為何三歲開始說謊?》、《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等。

用音樂與文字,偷一個故事

相對於一般的溝通對談,訪問其實是更為「獨門」的溝通藝術。每個優秀者的訪問者,大多都有自己的獨家心法。本場講座邀請身兼鏡週刊人物組記者的作家李桐豪,與在節目上專訪諸多流行音樂歌手的YouTuber那那大師對談。一位是文筆犀利尖銳的記者/作家,另一位則是活潑俏皮的創作者/主持人,即使面對已經相當熟悉的人物,但仍不免需要私底下「做功課」,兩人如何事前準備,才能訪到鞭辟入裡、問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呢?

網路報名
  • 時間

    03/22

    14:00 - 16:00

  • 主講

    李桐豪 × 那那大師

  • 地點

    臺北市立圖書館景新分館10樓視聽室

    臺北市文山區景後街151號

  • 報名方式

    網路報名、現場報名

Ogawa Lyu攝影;
誠品書店提供

李桐豪

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鏡週刊人物組記者。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小說首獎與二獎、九歌年度小說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獎首獎等。著有《非殺人小說》、《絲路分手旅行》、《不在場證明》、《紅房子,圓山飯店的那時與此刻》、《綁架張愛玲》、《子彈與玫瑰》等,合著有《時代如何轉了彎》。

那那大師

音樂YouTuber,於招牌節目「那那大歌廳」、「你最近好嗎?」、「超級那卡西」中專訪50位以上藝人,如李玟、韋禮安、蔡健雅、周興哲等,並訪問過國際明星,如Ariana Grande、Ava Max、楊紫瓊等。頻道累積觀看次數朝3000萬次邁進。曾舉辦個人演唱會。翻唱過阿密特的〈好膽你就來〉,並填詞原創歌曲〈到家了〉,主持與演唱均獲專業音樂人讚賞。

聲音的自我修養術

讀劇會

溝通除了語言文字,說話時的語氣、情緒以及聲音表情,都將成為傳遞訊息的重要憑據。演戲也是如此,演員除了仰賴自我的修養外,更需要依靠每個細節傳遞出角色的心理狀態、人物背景,為觀眾勾勒一個陌生人的生命可能。本場活動邀請知名演員陳家逵,以「讀劇」的特殊方式,邀請民眾一同體會傳遞聲音訊息的多種可能,調教自己的聲音修養術。

網路報名
  • 時間

    03/29

    15:00 - 17:00

  • 主講

    陳家逵

  • 地點

    嘉禾新村日式聚場

    無障礙空間

    臺北市中正區永春街 131 巷 1 號

  • 報名方式

    網路報名

陳家逵

演員,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學院表演研究所。現為崇右影藝科技大學影視傳播系副教授。兩度入圍金鐘獎最佳男配角。知名作品有電影《孤味》、《該死的阿修羅》、《疫起》等;電視劇《國際橋牌社》、《俗女養成記》等;舞臺劇《沒有人想交作業》、《鱷魚不見了》等。

我的眼睛,他人的鄉愁

讀書會

房慧真曾任多年記者,記錄無數他人的生命故事,並書寫社運、性別等時代印記;而意外踏入司法通譯一職的羅漪文,則透過平實翻譯新移民/工的自述,窺見異鄉人背後的艱難。本場活動將以讀書會形式展開,透過帶領閱讀指定文本《夜遊》、《越南現代小說選》選文,思考文學創作與他人間的千絲萬縷。

網路報名
  • 時間

    03/30

    14:00 - 16:00

  • 主講

    房慧真 × 羅漪文

  • 地點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無障礙空間

    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 87 號

  • 報名方式

    網路報名

房慧真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肄業。曾任職媒體,現專職寫作。著有散文《單向街》、《小塵埃》、《河流》、《草莓與灰燼》;人物訪談《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 報導文學《煙囪之島:我們與石化共存的兩萬個日子》(合著)。長篇歷史散文《夜遊:解嚴前夕一個國中女生的身體時代記》。

羅漪文

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出生於越南西貢,13 歲移居臺北。目前在大學教授中文寫作,並從事中越文筆譯、司法通譯等。曾獲臺北文學獎散文首獎,並以《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獲第 24 屆臺北文學獎文學年金大獎。 翻譯並主編《越南現代小說選 》。

無家者的夢

林立青近年致力於對社會弱勢的關懷,除了創辦由無家者組成的清潔公司「友洗社創」,並建立非營利組織「攸惜關懷協會」,協助弱勢者翻轉人生;朱剛勇則與友人共創「人生百味」, 長期關注改善無家者、都市貧窮與剩食等議題,透過街頭販賣培力弱勢。據統計,其實高達七成的無家者都有工作,並非外界誤以為的「好手好腳卻不去做事」。本場講座以「認識」為第一步,破除大眾因未知而產生的誤解,以理解消弭恐懼與不安,傾聽無家者的夢。

網路報名
  • 時間

    04/12

    14:00 - 16:00

  • 主講

    林立青 × 朱剛勇

  • 地點

    龍山文創基地多功能展演廳

    無障礙空間

    臺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145號B2

  • 報名方式

    網路報名、現場報名

林立青

畢業於東南科技大學進修部土木工程系。曾任監工十餘年,現為作家,並創立由無家者組成的清潔公司「友洗社創」任負責人。作品並獲誠品書店閱讀職人大賞「台灣年度最期待作家」、Openbook 年度好書獎,著有《做工的人》與《如此人生》,前者更改編為電視劇、電影。

朱剛勇

本名朱冠蓁。現為 NGO 工作者,「人生百味」與「窮學盟」共同創辦人、「貧窮人的台北」策展人。獲選 2021 年第 5 屆「未來大人物」。曾為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委員之一。共筆作品有《街頭生存指南》、《反造再起:城市共生 ING》、《底層女性的「家」與無家之後:性別、親密關係與工作貧窮》。

想把我的心剖開給你看

詩人徐珮芬以溫柔而真誠、坦然而厭世的口吻,凝聚網路新世代讀者的共鳴;諮商心理師周慕姿以《情緒勒索》躋身暢銷作家,帶領讀者看見人與人之間的有毒關係、恥辱與創傷。然而——心是有可能剖開給別人看的嗎?本場講座以兩人對談展開,談論心理與書寫的幽微與不可見。

網路報名
  • 時間

    04/13

    14:00 - 16:00

  • 主講

    周慕姿 × 徐珮芬

  • 地點

    臺北市立圖書館 總管 10 樓視聽室

    無障礙空間

    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二段 125 號

  • 報名方式

    網路報名、現場報名

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創辦人,也是民謠金屬樂團「 Crescent Lament 恆月三途」主唱 。主持 Podcast 頻道「周慕姿讀靈魂腳本——那些人沒有說出口的傷」與「周慕姿放心說」。 曾獲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著有《情緒勒索》、《關係黑洞》、《他們都說妳「應該」》、《過度努力》、《羞辱創傷》等。

徐珮芬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周夢蝶詩獎及國藝會補助等。2019 年曾至美國佛蒙特藝術中心駐村。出版詩集《還是要有傢俱才能活得不悲傷》、《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我只擔心雨會不會一直下到明天早上》、《夜行性動物》、《「您撥打給神的電話號碼是空號」》,小說《晚安,糖果屋》。

跟ChatGPT 談場虛構戀愛

臉書同步直播

2016 年 Google 開發的 AlphaGo 打敗了棋王李世乭,2017 年微軟創造的機器人「小冰」寫下了詩集......ChatGPT 興起,生成式 AI 如火如荼,已有人談起了虛擬戀愛。「元宇宙」、「擴增實境」等技術亦試圖以「虛擬系統」締結「真實關係」,打破既定認知。未來人與人的溝通,將有怎樣的突破性發展?本場講座邀請前 Google 工程師、作家寺尾哲也,與臺灣 AI 實驗室創始人杜奕瑾一同探討,在當代科技的輔助下的文學前景以及數位未來。

網路報名
  • 時間

    04/20

    14:00 - 15:30

  • 主講

    寺尾哲也 × 杜奕瑾

  • 地點

    臺北記憶倉庫

    無障礙空間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 265 號

  • 報名方式

    網路報名、現場報名

寺尾哲也

畢業於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曾任舊金山灣區、東京與臺灣 Google 工程師。想像朋友寫作會一員。曾獲林榮三文學獎、臺灣文學金典獎與蓓蕾獎等。著有短篇小說集《子彈是餘生》、散文集《努力是癮》。

杜奕瑾

軟體工程師,畢業於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PTT 創站站長,現為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台灣人工智慧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曾任微軟公司人工智慧部門亞太區研究總監、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等。

活著到底要有多少社群軟體

張西興起於社群媒體成長的時代,受到演算法的推波助瀾,以 Instagram 30 萬以上的追蹤數,成為年輕一輩的新世代明星作家; YouTuber 呱吉則創立了比照三金的「走鐘獎」,為臺灣的 YouTuber 界開啟新的風貌。兩人都常在群媒體與他人互動,並透過自身經驗,去面對讀者與觀眾的提問,但在日新月異的社群媒體,有人優遊自得,有人卻深感焦慮,在當代生活已離不開社群媒體的此時此刻,且聽兩人如何自處、轉化,並找到屬於自己的解答。

網路報名
  • 時間

    05/03

    14:00 - 16:00

  • 主講

    張西 × 呱吉

  • 地點

    信義學堂

    無障礙空間

    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 100 號 B1

  • 報名方式

    網路報名、現場報名

張西

英國肯特大學創意寫作碩士。2016 年出版首部散文《把你的名字曬一曬》, 隔年以《你走慢了我的時間》榮獲金石堂十大影響力作家、誠品閱讀職人大賞;連續 4 年蟬聯誠品十大華文作家。著有散文集《我還是會繼續釀梅子酒》、《大概是時間在煮我吧》、《有時幸,有時傷》等,及長篇小說《二常公園》、《葉有慧》、 短篇小說集《是花季的關係》。

呱吉

臺灣知名網路創作者、YouTuber。曾任臺北市市議員,無黨籍代表。創作幽默、搞笑影片走紅,以風趣幽默的風格和犀利的評論吸引大眾,頻道涵蓋各種題材,包括時事評論、生活分享和搞笑短劇。除網路創作也參與政治,直率的風格和勇於發聲的態度贏得不少支持者。

科技可以穿過的文學黑洞

小說家黃崇凱在《文藝春秋》中收錄的〈如何像王禎和一樣活著〉,預設了一個太空移民時代的課堂作業,《新寶島 》設定在臺灣與古巴人民兩地大交換的特殊時空,《反重力》則運用輕科幻筆法將 1970 年代的政治歷史重新詮釋;曾在廣告業打滾多年、作品總有末日感的科幻作家洪茲盈,最新作品《墟行者》探討現實與未來。本場講座邀請兩位作家一同談論,文學創作如何藉由科技的手法與想像,讓人腦洞大開,更尤甚者,是以科技穿過文學的黑洞。

網路報名
  • 時間

    05/04

    14:00 - 16:00

  • 主講

    黃崇凱 × 洪茲盈

  • 地點

    誠品生活松菸 3F 書店

    無障礙空間

    臺北市信義區菸廠路 88 號

  • 報名方式

    網路報名、現場報名

汪正翔攝影

黃崇凱

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雲林人。曾獲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吳濁流文學獎與 Openbook 年度好書獎等。著有小說《反重力》、《新寶島》、《文藝春秋》等。

洪茲盈

小說家、編劇、廣告創意人,曾任職於廣告代理商,現為專職文字工作者。曾獲林榮三文學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府城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BenQ 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等。以《做工的人》入圍金鐘獎迷你劇集編劇獎、VR 動畫《紅尾巴》獲安錫影展 VR 水晶獎。著有《無愛練習》、《墟行者》、《沐沐泅吧沒關係》等。

為了留住,親愛的

創作坊

劉梓潔最先以〈失明〉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後以〈父後七日〉奪下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改編同名電影一連奪得臺北電影節最佳編劇、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多年後在《短篇小說》雜誌刊登〈親愛的小孩〉再度驚艷眾人。小說,或許就是為了留住自己所愛的一切,所展現的本領。本場文學創作坊邀請劉梓潔擔任講師,分享個人是如何透過小說創作留住對世間的迷戀,其中涉及的創作技法、情節鋪排、情緒沉澱有何訣竅,最終讓參與學員一起觀摩、票選、討論,以此掌握更多書寫的關鍵。就以小說留住一切,親愛的。

網路報名
  • 時間

    04/27

    14:00 - 17:00

  • 主講

    劉梓潔

  • 地點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無障礙空間

    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6巷10號

  • 報名方式

    網路報名

劉梓潔

作家、編劇,彰化人。現定居臺中,並於大學開設劇本及寫作課程。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林榮三文學獎、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著有《父後七日》、《親愛的小孩》、《遇見》、《希望你也在這裡》等。

在體制之外,岔一條路

創作坊

以散文作品《白馬走過天亮》、《沒有的生活》在文壇佔據一席之地的作家言叔夏,在談及文學獎評審過程的〈命運與才華〉中寫:「或許我仍期待在評審過程裡讀到一種作品,是獎的美學體制之外的無器官身體。」創作終究是要成為「有得獎運」才好?或是要「向個人經驗發起一次命運挑戰」?本場文學創作坊邀請散文家言叔夏擔任講師,透過學員互相觀摩、討論彼此的作品,帶領喜愛散文創作的寫作者,重新思考如何在現有的材料以外,岔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文學之路。

網路報名
  • 時間

    06/07

    14:00 - 17:00

  • 主講

    言叔夏

  • 地點

    文訊.多功能室

    無障礙空間

    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 11 號 B2

  • 報名方式

    網路報名
    5.2(五)16:59後暫停網路報名,若尚有名額將再視情況開放
    ★本場次因故調整時間,請以官網、臉書粉專公告為準★

言叔夏

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現為東海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曾獲林榮三文學獎、臺北文學獎、國藝會文學創作補助、九歌年度散文獎等。著有散文集《白馬走過天亮》、《沒有的生活》。

創作,從討厭自己開始

在籍生限定

潘柏霖從第一本詩集到最新作品,幾乎每一本都自費出版,而且從寫作、編輯、排版到印刷,他都全部一手包辦,依靠細膩的文字與語言,在社群媒體上擁有巨大聲量。本場活動將打破往年慣例,對外開放給所有在籍學生參與,並設計事前提問調查;講座上潘柏霖將分享自己獨特的創作出版之路,同時以自身的經驗為依據,回應學子們事前提問的創作迷思與難題。

網路報名
  • 時間

    03/23

    14:00 - 16:00

  • 主講

    潘柏霖

  • 地點

    臺北市立圖書館李科永紀念圖書館 B2 會議廳

    臺北市士林區中正路 15 號

  • 報名方式

    網路報名、現場報名

潘柏霖

詩人、作家,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碩士。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自費出版《1993》、《恐懼先生》、《人工擁抱》、《我喜歡我自己》等詩集。於啟明出版詩集《我討厭我自己》;於尖端出版小說《少年粉紅》、《藍色是骨頭的顏色》、《不穿紅裙的男孩》、《我不喜歡我的黃色尾巴》。

不是過去,總是當下

蔣亞妮寫一手了得的散文,亦是文學談話節目主持人。她寫道:「我的散文總不是過去,一直都是當下。」為的是避開時間的酌焰,找到此刻的容身。蔣亞妮將以自身的生命與創作經驗,向學子們述說自己的寫作初衷,以及經過時間淬鍊後的人生體悟。

  • 時間

    校園限定

  • 主講

    蔣亞妮

  • 地點

    中崙高中

    臺北市松山區八德路四段101號

  • 報名方式

    本場次限該校師生參加

蔣亞妮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畢,現為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並主持 Podcast「妮說 Book,我說可」。曾獲臺北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文化部年度藝術新秀、國藝會創作補助等。著有《請登入遊戲》、《寫你》、《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土星時間》等。

書寫心中的宇宙

來自香港,在臺灣就讀大學的不朽,以貼近年輕人的創作,迅速成為新世代人氣作家。本場講座由她分享個人的青春高中歲月,以及在不同地域求學的的感受,提供個人一路走來的創作心得,分享給喜歡閱讀創作的學子們寶貴的書寫經驗。

  • 時間

    校園限定

  • 主講

    不朽

  • 地點

    西松高中

    臺北市松山區健康路 325 巷 7 號

  • 報名方式

    本場次限該校師生參加

不朽

別名泰勒,90 後的香港女生,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北京電影學院電視劇劇作研究院。不朽的意思是,我心裡的宇宙,沒有盡頭。著有《與自己和好如初》、《想把餘生的溫柔都給你》、《你的少年念想》、《所有溫柔都是你的隱喻》、《月亮是夜晚唯一的光芒》、《終於要與自己和好如初》、《我心中有個不滅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