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特展

幾個波浪號才對~?

04/19 - 05/18

剝皮寮歷史街區

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 173-9、11、13、15 號

週二 - 週日 10:00-17:30

在我們的日常交流中,文字本應是訊息的主體,但在這個訊息通膨的時代,「文字以外」的部分正悄悄扮演著愈發重要的角色——句尾的波浪號、不同字體的選用、標點符號的加或不加——這些微小的慣習,在不同世代、不同文化圈形成了不同的潛規則,影響我們的理解與回應。

當你閱讀時,你從來不只是在閱讀文字而已。

2025 臺北文學季特展「幾個波浪號才對~?」帶領你踏入表意迷宮,分析這些「意在字外」的情況背後的原理,穿梭每一則訊息的真意。

策展人

蕭詒徽

閱讀文字空氣能力短測

本測驗旨在評估您對文字細微情感、語氣和隱含意義的敏銳度。
測驗中,您將閱讀多段文字,並回答相關問題,根據答案計算您的積分

以下哪一個句子不是真的在表達感謝?
  • 🅐「謝囉!」


    (1分)

  • 🅑「謝囉:)」


    (1分)

  • 🅒「謝囉:)))))))」


    (3分)

老闆在群組發以下三則訊息,哪一則最讓你感到壓力?
  • 🅐「麻煩加快進度 謝謝」


    (2分)

  • 🅑「麻煩加快進度,謝謝。」


    (4分)

  • 🅒「麻煩加快進度,謝謝」


    (3分)

朋友傳訊息問你「要不要吃晚餐?」,哪一個回答最可能讓他生氣?
  • 🅐「好喔」


    (3分)

  • 🅑「要!」


    (1分)

  • 🅒「吃」


    (2分)

以下哪一個同事對你的表現最不滿?
  • 🅐「呵 我剛剛不是說過了嗎」


    (4分)

  • 🅑「哈 我剛剛不是說過了嗎」


    (2分)

  • 🅒「咦 我剛剛不是說過了嗎」


    (3分)

朋友發來以下三則訊息,你覺得哪一則最可能隱含「對你有點失望」的情緒?
  • 🅐「原來是這樣喔。」


    (3分)

  • 🅑「原來是這樣喔~」


    (1分)

  • 🅒「原來是這樣喔……」


    (1分)

您的積分

13-16

小心,您可能不懂訊息潛規則

歡迎您來「訊息比例尺」展區,
了解訊息構成元素——

日常對話中,文字之外的元素:標點符號的選擇、字體的應用、甚至波浪號的數量——都可能在不經意間改變訊息的情感與意圖。「訊息比例尺」展區邀請您直觀體驗這些細微變化如何影響語氣與情緒。此區展示多種類型的訊息進行比較,例如不同數量的波浪號如何改變感謝的真誠度、字體選擇如何塑造印象,甚至分行方式如何強調情感強度。透過互動投票,您可以探索自己的解讀是否與其他觀眾一致,並從學術觀點理解這些現象背後的心理與語言學原理。

內容參與|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謝承諭、版塊設計總監 李明、justfont

9-12

您已深諳訊息處處是細節的道理

歡迎您來「作家風格試紙」展區,
看作家如何寫訊息——

已經是高階訊息玩家的您,本展區邀請超過三十位作家,針對相同情境,以各自獨特的方式書寫訊息,展現文字的多樣可能性——但我們不會直接告訴您寫的人是誰。您可根據喜好挑選一段最有共鳴的文字,在展區末揭曉作者的身分與風格特徵。也許,您會發現自己潛在的文學偏好與靈感來源。

參與作家|小令.王聰威.白樵.白靈.朱嘉漢.寺尾哲也.李昂.李欣倫.李柚子.李奕樵.何玟珒.言叔夏.吳浩瑋.吳曉樂.林新惠.神小風.洪萬達.美國牛津大學詩詞社.夏夏.馬尼尼為.馬翊航.郝妮爾.徐珮芬.袁瓊瓊.連明偉.張亦絢.陳柏言.陳柏煜.盛浩偉.梁莉姿.黃昱嘉.黃麗群.曹馭博.楊佳嫻.劉子新.劉秝緁.劉梓潔.蔣亞妮.謝子凡.鍾旻瑞.羅宜凡.王小苗

8

分以下

恭喜您,您是閱讀訊息空氣王

歡迎您來參與特展三場系列活動,聽專家怎麼談溝通——

志工招募

即日起至3/10(一),填寫線上報名表單,即有機會加入「幾個波浪號才對~?」特展的志工團隊,參與增能的培訓課程,深度探索展覽內容,期待與您相見!

兩個哈和三個哈,為什麼會有差?
訊息潛規則的形成

當我們的日常對話越來越依賴符號、字體、標點等「文字之外」的形式來傳達情感和語氣時,這些細微的潛規則如何在語義中形成、運作?本場座談邀請社會語言學家蘇席瑤、謝承諭與本展策展人蕭詒徽對談,從學術觀點出發,深入解析這些訊息潛規則的根源。講者將帶領我們檢視各種文字表達形式為何會在不同世代、文化圈中產生差異,並探討這些「看不見的語言現狀」如何影響我們的理解與反應。

網路報名
  • 時間

    04/19

    14:00 - 16:00

  • 主講

    蕭詒徽 × 蘇席瑤 × 謝承諭

  • 地點

    剝皮寮歷史街區演藝廳

    無障礙空間

    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 175 號

  • 報名方式

    網路報名、現場報名

陳怡絜攝影

蕭詒徽 策展人

作品《一千七百種靠近─免付費文學罐頭輯I ─》、《晦澀的蘋果 VOL.1》、《蘇菲旋轉》(合著)、《鼻音少女賈桂琳》、《Wrinkles──BIOS monthly 專訪選集 2021》(合著)。網站:iifays.com。網誌:輕易的蝴蝶。

蘇席瑤

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語言學博士,現為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優聘教授。對於語言在人類的社會行為中扮演的角色十分著迷。研究領域主要為社會語言學、語言人類學、及語用學。對語言、認同、語言意識形態、和性別相關議題特別關注。與謝承諭合著語言學科普書《語言學家看劇時在想什麼》。

謝承諭

現為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自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取得語言學碩、博士學位,並曾受科技部補助,至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應用語言學系擔任訪問學者。研究興趣為語用學、認知語言學、應用語言學,擅長之研究方法為語料庫語言學與言談分析。與蘇席瑤合著語言學科普書《語言學家看劇時在想什麼》。

在理解之外:我們的對話失誤?

「這不是我真正的意思。」在日常溝通中,語意偏差時有發生,或因語氣與符號的使用、情緒的影響,或因傳訊工具的限制,使得我們未能表達或理解對方的真意。本場座談將由作家黃麗群與泛科學創辦人鄭國威,共同探討這些對話中的理解落差。他們將分析語言中的潛規則如何引發誤解,並揭示我們如何因為這些看似微小的「文字之外」的因素,錯失了溝通的真誠與真實。

網路報名
  • 時間

    04/26

    14:00 - 16:00

  • 主講

    黃麗群 × 鄭國威

  • 地點

    剝皮寮歷史街區演藝廳

    無障礙空間

    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 175 號

  • 報名方式

    網路報名、現場報名

小路攝影

黃麗群

生於臺北,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曾獲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金鼎獎等。散文作品連續七年入選台灣九歌年度散文選,另亦入選臺灣飲食文選、九歌年度小說選等。著有散文集《背後歌》、《感覺有點奢侈的事》、《我與貍奴不出門》,小說集《海邊的房間》,採訪傳記作品《寂境:看見郭英聲》等。

鄭國威

PanMedia 共同創辦人暨知識長,PanSci 泛科學頻道主持人。

寫下那封未寄出的信:自我覺察與文字表達工作坊

每個人心中或許都藏有一則從未寄出的訊息、一封寫不出口的信。這場工作坊將由作家陳雪引領參與者,透過文字表達來探索那些長久隱藏在心底的話語。透過一系列的自我覺察練習,參加者將學會剖析自己的潛在意念,並將這些情感轉化為具體的文字,撰寫出屬於自己內心深處的未寄出的訊息。

網路報名
  • 時間

    05/17

    14:00 - 16:00

  • 主講

    陳雪

  • 地點

    剝皮寮歷史街區演藝廳

    無障礙空間

    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 175 號

  • 報名方式

    網路報名

陳雪

專職作家。以《附魔者》入圍第三十四屆金鼎獎,《親愛的共犯》獲2022台北國際書展小說類大獎。著有小說《親愛的共犯》、《無父之城》、《摩天大樓》、《迷宮中的戀人》、《惡魔的女兒》等;散文集《不是所有親密關係都叫做愛情》、《同婚十年:我們靜靜的生活》等。

團體預約導覽
  • 可預約時段

    週二至週五(假日不開放)

  • 人數

    10 人(含)以上,20 人(含)以下團體

  • 方式

    請於導覽前 3 天,填寫網路表單

參與團體導覽,與導覽員互動將有機會獲贈展覽紀念品!

預約報名
定時導覽
  • 時間

    每日 16:00~16:30,請於 15:55 至展覽入口處集合

參與定時導覽,與導覽員互動將有機會獲贈展覽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