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南境的景美一帶人文薈萃,其中仙跡岩更擁山林並有景美溪流淌,自然景緻吸引著許多文人落腳,包含已故作家蕭白。而盤繞景美山的仙跡岩步道,連通臺灣重要傳播學府──世新大學,支持社會正義的《立報》、《四方報》以及曾是文青人手一份的《破報》都在此誕生。南境景美流傳文人故事及報業傳奇,透過參訪、文本共讀,一起認識藏在其中的美好。



蕭白(1925-2013)本名周仲勳,不僅是通曉金石、繪畫等藝術專才,創作包括詩、小說,散文更是自成一家風格。曾獲中山文藝獎散文獎。 1967年,42歲的蕭白自軍中退休,承接資深前輩作家王平陵的居所,落腳景美山(仙跡岩)。他的作家好友李喬認為其「散文近於詩」,張騰蛟則表示,其散文「筆觸靈俏,獨創新機」。蕭白在此創作《白屋手記》、《山鳥集》、《石級上的歲月》等二十餘部作品。
馮季眉的父親馮放民(筆名:鳳兮)是50年代《新生報》、《幼獅文藝》主編,馮家與蕭白兩家都落腳仙跡岩,蕭白的長子更與馮家長女馮幼衡聯姻,兩家關係密切。馮季眉,將帶讀者拜訪蕭白故居,在植有鳯仙、紫滕及杜鵑的花園裡,介紹蕭白傳奇,領讀者共讀文本並展示由「文藝資料研究與服務中心」提供的蕭白書畫作品,與故居的珍貴照片。
資深媒體人張正帶隊,介紹世新大學內《破報》、《立報》、《四方報》的誕生地,探訪當年的工作地點及印刷機所在的地下室,領讀者認識報社發源地;並邀請現任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客座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周玉山,介紹世新的媒體教育環境。

馮季眉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政治大學管理碩士。長期從事兒童報刊圖書編寫與兒少閱讀推廣工作。曾任國語日報社長兼總編輯、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現任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字畝文化」、「步步出版」、「快樂文化」、「一卷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張正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發起人、文化部東南亞事務諮詢委員。曾任中央廣播電臺總臺長、移民工文學獎召集人、臺北當代藝術館《非遊記(Unaccounted Travelogue)》協同策展人、「外婆橋計畫」發起人、電視節目「唱四方」製作人、四方報總編輯。著有《外婆家有事:台灣人必修的東南亞學分》。

周玉山
現任職於世新大學,專長為傳播與文化、現代文學、口語傳播經典研究等,曾任考試委員,國家文藝獎得主,著有《兄弟行》、《無聲的台灣》、《文學徘徊》等。